top of page

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香港分會)
每週教導 - 第一年度
52. 默禱小組在今天還有意義嗎 ?
在任何項目中,我們通常需要一個以不同才能的成員組成的團隊來支持我們 ; 因此,在我們的默禱善工上 , 我們也需要小組協助我們開始 , 並且幫助我們堅持下去。有如若望邁恩早已知道 , 默禱能創建團體 , 因為它揭示了我們是如何聯繫在一起 ,...
51. 基督徒默禱小組組長
以下是組長應具備的質素 : · 根據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的教導 , 個人對默禱的承諾。 · 希望與其他人分享這份禮物。 · 對在普世推動這教導的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的歸屬感。 組長的職責 : · 成為每週例會的穩定核心。出席或安排其他人帶領小組。安排實際的聚會時間及地點。準備聲...
50. 每週的小組聚會
若望邁恩的意願其實已經實現, 就是他的教導能夠多樣化地, 透過不同小組的定期聚會 , 與不同男女分享 , 包括在家庭 , 堂區, 及工作的地方。除此之外, 默禱小組的足跡甚至伸展到學校 , 醫院 , 療養院 , 癌病中心和監獄。在喬治城大學的商科學院 ,...
49. 基督徒默禱小組的特點是什麼 ?
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的宗旨是 : 「承傳及滋養若望邁恩在基督徒默禱的教導,從而達致普世的共融。 」 一個默禱小組何時才屬於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 ? 答案很簡單-當默禱成為聚會的一個重要部份,而其理由是建基於本篤會若望邁恩及文之光神父的教導。每週聚會是一個機會讓我們更加深入地吸收...
48. 共享還是共融
初期教會的教父教母, 從來沒有半點懷疑, 與神聖合一為所有人也是可能的 : 「天主是所有自由存有的生命。衪是一切的救贖, 不論是包括信者或不信者, 公義的或不公義的, 虔敬的或不虔敬的, 能擺脫激情的或被困鎖在其中的, 修士或在俗的, 受教育的或文盲的, 健康的或患病的,...
47. 作好準備的重要性
經驗告訴我們, 默禱並不容易。令到默禱更加困難的, 就是錯誤地期望我們可以像關制般進入寧靜, 不論是剛剛結束一個很煩忙的電話對話, 或剛收聽完收音機, 或剛看畢電視節目等。我們聽到格世安強調說 : 「無論在祈禱前, 我們的心神剛思考著什麼, 當我們祈禱時,...
46. 注意力
把注意力專一地集中在你的短誦, 是默禱的重點。若望邁恩經常強調 : 「只要諗你的短誦。」這已是一切所須。但你也相當明瞭, 我們的思想總是不斷地在做白日夢, 不斷地在擔憂或在計劃廾未來。所以我們的短誦, 就像我們的輔助工具, 協助我們單一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點。...
45. 不要為明天憂慮
我們看到捨棄雜念在以往的傳統的重要性。其中一個重要的得著就是幫助我們活在當下。透過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的「單字」, 我們把思想放下, 那些思想經常把我們聯繫到過往或將來。嘗試留意自己的思想一陣子。它們不就是關於你對過往或將來的擔憂, 期望和恐懼嗎?...
44. 默觀傳統
很多基督宗教傳統以寧靜的祈禱作敬拜天主的中心, 從這事實中, 我們可以相信, 默觀祈禱確是源於基督宗教。在加爾默羅修會傳統, 亞維拉的聖女德蘭在她起初二十年的靈修歷程中, 曾經深受一本名叫 "Third Spiritual Alphabet" 的書籍所影響。作者...
43. 一個真實的基督徒祈禱方法
通常當告訴別人我們以基督宗教的傳統方式來默禱, 他們總會感到驚訝。基督徒默禱真的存在嗎? 當繼續告訴他們這種傳統早在初期世紀時已是基督徒敬拜天主的一部份, 他們的猶豫逐漸演變成藐視的態度, 他們會質疑: 「如果真的如你所說,...
42b. 本篤(二)
《會規》是理性,謙遜和自我超越的傑作。本篤在最後一章(通常是評論最少的一章)中稱它為初學者的小規則。那些想要升入高階甚至從其畢業的人應該諮詢格世安和教父們。那麼,這個小規則如何訓練那些尋求天主,和對見到祂並聆聽祂聖言的默觀經驗的飢渴?首先,通過識別此聖召本身:「有人渴望生命...
42a. 本篤 (一)
靈修道路的追求能否引致它試圖逃避的自我中心?並不罕見。沙漠隱修士們特別是在獨居中敏銳地意識到了此危險,他們在一切之上依賴院長與門徒的關係來避免它。然而,是努爾西亞的聖本篤(480-550)以團體而非個人為基礎, 為神秘生活設計了一種既高超且富有智慧的訓練模式。儘管他的規則缺...
41b. 格世安 (二)
他的第三個也是最偉大的,對西方靈修和神秘生活實踐的貢獻是他的《教父會談集》,聖本篤每天都會讓他的隱修士們聆聽。它們是與一些沙漠院長的對話,並將敏銳的心理洞察力與神學和聖經智慧相結合。在沙漠之父中最有知識的艾瓦格略(Evagrius)的間接影響下,奧力振(Origen)的學說...
41a. 格世安 (一)
若望·卡西安(John Cassian)被多瑪斯·牟頓(Thomas Merton)稱為「隱修士靈修生活的導師- 西方的精神之源」,他將若望·邁恩(John Main)重置於默觀之路,他大概出生於公元360年的羅馬尼亞。在後來的幾年中,他祈禱時的分心或多或少是由於他年輕時學...
40b. 尼撒的額我略 (二)
完美是不間斷的進程。希臘人認為改變是一種缺陷,而它要被總是轉變為「從榮耀到榮耀」的美好過程所取代。每個終點都是一個新的起點。隨著我們的臨近,視野應不斷消退。 「完美」在於我們在善內永不停息的成長。如果我們接受這一點,我們將面臨嚴重的後果,前提是我們希望活出與我們信念的貫徹一...
40a. 尼撒的額我略 (一)
印度的哲學包括「不二論」或非二元論學說。我們與終極現實不是一,我們也不只是二元地關聯於它。與所有觀念一樣,此觀念引發了許多版本。 「不二論」有很強也有很弱的形式。類似的,基督宗教的神秘意識—它本身不是一種觀念的事情,而是催生了最珍貴的創造物--新觀念--具有弱而強的否定神學...
39b. 奧利振(二)
奧利振(Origen)拒絕了諾斯底派(Gnostics)的神秘主義,並建立了三個階段的經文詮釋,將其與個人靈修「提升」的普遍階段聯繫起來。毫不意外的,此種模式在撒羅滿的三本書中都富有聖經象徵性。 《箴言》引致道德感,並闡明了贖罪的方式。...
39a. 奧利振 (一)
奧利振(Origen)的父親殉道之後,他的母親為了阻止他為同樣的命運而獻身,便隱藏了他父親的衣物。他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是《殉道的勸諭》,其中他視此信仰的見證作為一個門徒成全的標記。當他在德仙迫害時期被捕和遭受酷刑,一直到他生命的盡頭時,從而達到了此願景(公元253年)。然而,...
38. 亞歷山大克來孟:耶穌,神聖的醫生(二)
依肋內(Irenaeus),亞大納修(Athanasius)和之後的奧斯定(Augustine)與克來孟(Clement)分享了教父的關鍵信仰,天主降生成人的含義是人類的神聖化。這種大膽的主張--在之後的傳統中變得危險--吸引了諾斯底派信徒,正如吸引了今日模糊的「新時代主義...
37. 亞歷山大克來孟:耶穌,神聖的醫生 (一)
也許所有身份都源於衝突。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認為一切都是出於衝突。基督宗教的身份在其初期也必須與猶太教,希臘思想和諾斯底派中的強大宗教和哲學力量交往和分離。以普遍主義者願景而創立的亞歷山大城,成為了這一進程中最早的熔爐。甚至在基督時代,猶太思想...
36b. 聖保祿 (二)
有如其他的創辦人, 真實與神話只是一線之差。現在的人認為大約只有一半保祿的書信是真的出自他的手筆。無論如何, 保祿始終是比他的個性及歷史身份更加偉大。他的歸化確切是他的個人經驗, 也曾經超過一次在他的書信和宗徒大事錄中記錄過。他花了三年時間才能從這個打擊恢復過來。他顯示了給...
36a. 聖保祿 (一)
聖保祿經常被譽為基督宗教的創立人。當然, 沒有他, 基督宗教不會這樣發展。又或者如果他不曾在大馬士革從馬背上被推下, 在瞎子的光明中看過耶穌, 生命從此被改變, 他也不會這樣發展教會。當我們說他塑造了基督宗教的未來, 不等於他拋棄了耶穌, 而是他曾經像我們一樣,...
35. 耶穌的神祕經驗 (二)
希臘文 “Basileia” 的意思是「天國」, 更好翻譯成「境界」。這提醒我們天國並不是一個我們可以去到或赚取到的地方。天國是天主單純的臨在, 就是超越一切二元性, 但又沒有把它毀滅。「人也不能說:看呀,在這裏;或:在那裏。因為天主的國就在你們中間。」(路17:20)...
34. 耶穌的神祕經驗 (一)
上星期我們看到遠古時已有對神秘境界的認知。在我們這個世代, 大部份偉大的科學家也是這樣看世界 – 合一地及虔敬地。因此, 我們所稱之為基督宗教神祕傳統的根源, 在耶穌時期之前已有。這與聖言道成肉身在耶穌身上史無前例的走進時間與空間的神學理論貫徹始終。值得細味一下「聚焦永恆於...
33. 基督宗教神祕主義的根源 – 簡介 (二)
難以言喻的神秘經驗所結出的果實一般也是默觀性的。雖然經驗到天主是一種與死亡分離及像婚姻般共融的體驗,生命獲得改變,並非終結。相對之下,默觀這名稱比神秘主義較易令人理解,因為默觀不單只包含某一單一的經驗,也涵蓋一種享受活在當下的生活方式。喜樂是理解及活出這方式的關鍵。聖多瑪斯...
32. 基督宗教神祕主義的根源 – 簡介 (一)
從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所建造的米斯郡墳墓 (County Meath) 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在人類意識 (human consciousness) 上一個決定性的發展。只是莊嚴虔敬地埋葬亡者已是對自我竟醒和自我尊重的一個突破。生命的奧秘像是埋藏以及揭示於死亡當中。那些骸骨...
31. 默禱 - 另類的學習方法
學習如何默禱和學習默禱所帶給我們的教導,跟我們以往一般的學習,有所不同。以我們對「嶄新」的一貫理解,我們不是學習一些什麼「新」的事物。我們是重新學習一些我們在童年時已懂,但在我們能夠成熟地把它整合前已失去了的東西。我們要忘卻許多以往的經教育和培訓調節而成的思維,因為它們不足...
30. 既簡單,又不容易
「為此,我告訴你們:不要為你們的生命憂慮吃什麼,或喝什麼;也不要為你們的身體憂慮穿什麼。難道生命不是貴於食物,身體不是貴於衣服嗎?」(瑪6:25) 我們的目的就是靜止在當下此刻,也就是唯一真實的一刻,與那「我是」的天主相遇的一刻。可是轉瞬間我們便已思念著昨天,計劃著明天,又...
29. 旅程的階段(二)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默禱使我們在各方面的調節,導致更大的覺醒、更深的自我認識,最終走向自由。進入靜默的一個有用的方法是:要記住我們所有的想法,均是對於過去或未來的想法。我們需要放下思想,留在當下,但是從經驗體會,我們都知道,這是知易行難。在基督徒默禱以內,短誦是我們留在當下的方...
28. 旅程的階段(一)
「默禱是從幻像世界突破成純淨光明的現實的一種方式。」(若望.邁恩) 若望.邁恩在這說明所指的幻像的世界,是由我們的思想建立的世界。我們中有許多人,將自己是誰,等同我們自己的想像。你以為你是誰?有關我們對自己的形像,對他人的形像,和對這世界的形像,都是由思想編造出來的:來自我...
27. 發現我們的〔真我〕
具有衹有壹個重點(one-pointed)的焦點的默禱,無論是在呼吸、行動或在我們的情境一在於一個短誦方面,這些都是能夠讓心靈與身體兩者都能獲得鬆弛。 衹是純粹聚焦於我們祈禱詞上,我們的呼吸和心跳速率,都會自我變得慢起來,使我們手忙腳亂的身體鎮靜過來。當我們的呼吸逐漸變慢,...
26. 停留於此時此刻
要是我們僅僅觀望我們的思想一會兒,很快地察覺我們全部的思想,都與過去、或將來有着聯繫。它們以好的、或壞的記憶形式,或是有關將會發生的事情, 包括恐懼、盼望、渴望與計劃等等,在這些關注方面,旋轉不停。這樣,我們甚至看不到人與所處場合真正的面貎,而是被我們的帶着有色眼鏡的思想、...
25. 沉默的力量
默禱的精粹是靜止和沉默。沉默既是外在、也是內在。今天在我們的世界,很難找到外在的沉默。我們透過煤體,遭受瑣事及分心走意的轟炸。 艾力弗洛姆(Erich Fromm)在他的著作「心理分析與宗教」(Psychoanalysis and...
24. 東方與西方傳統的基督宗教有關短誦的引述
心靈要不休止地與短誦一起靠近,直至不斷的加以使用,令它加強,它會驅除和拒絶和種豐富、充盈的思想,並將它限制於單一祈禱句的貧乏。那些意識到這貧窮已到了「真福八端」的第一端的貧窮:「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天國是屬於他們的。」〔若望格世安──第十個會議〕...
23. 分心走意的問題
我現在想針對一個我們所有人都遇上的特别的難題,這是有關分心走意的問題。當你開始默禱,雜念走進你的腦海,你應該怎麼辦?這傳統上給我們的勸勉是:不要理會你的分心走意、唸你的短誦、並且繼續唸短誦。不要浪費任何精力,試圖縐着眉頭,並說,「我不會想今晚晚餐要吃什麼」或者「今日要見誰人...
22. 默禱的旅程(二)
上週我們談到在我們默禱之旅,可能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事。我們在開始時有的是熱情,我們對這每日實踐承諾的增長,但是隨着時間推移,我們不可避免地與〔絶望相遇的魔鬼〕(demon of Ancadeive) 相遇,有如曠野教父、教母對這樣的情緒狀態描述一樣。當湯瑪斯.弁敦(Thoma...
21. 默禱的旅程(一)
以若望.邁恩的話來說,基本上, 默禱是「走向我們內心的朝聖之旅」,心靈是人最神聖的地方,是基督的居所。默禱就是尋獲「耶穌的聖神在我們人類心靈的生命。」在這旅程, 我們經歷不同的階段。縱然這些階段,以線性方式 (linear fashion),...
20. 我可以我可以改變我的短誦?
在基督宗教,古往今來,透過重複一組詞組或短諳,進行祈禱已是很有系統的做法--僅僅想一想〔天主經〕(Our Father),〔聖母經〕(Hail Mary),以及東正教傳統的〔耶穌禱文〕(Jesus Prayer),格世安(Cassian)曾收集從四世紀沙漠教父教母(Dese...
19. 默禱的果效
在我們的腦海中,我們往往將默禱的宗旨和目標,局限在放鬆我們的表面自我,以及處理我們的生活壓力的一種方式。當我們聚焦在我們的祈禱句,我們的短誦確實有這樣的成效。那也是很好的! 然而,默禱作為一個靈性的紀律,作為祈禱,遠遠不止於此。這是有關人被轉化、成為天主所需要我們作怎麽樣的...
18. 是否我們在默禱中從來不要停止誦唸短誦?
這是一個任何默禱者或小組組長都會被問及的一個重要的問題。通常當我們誦唸短誦,經歷一段時間後,我們都感覺那麽輕鬆,覺得似乎這短誦可能會中斷我們所經歷的平安與寧靜。 但是假如我們真的「放下」短誦,我們要麽失去這平安的意識,或者我們衹是從事「神聖的漂浮」(Holy...
17. 默禱簡介短講樣本 (主要觀眾為基督徒的聚會)
以下是每週聚會短講的建議,可為一系列短講的內容。將您的簡介時限,最多不超過15分鐘。 突出若望.邁恩(John Main)作為靈修導師的重要性。他在四世紀修道人,若望.格世安(John Cassian)的文獻中,將默禱重新發現,就是不斷重複一句祈禱詞,以達致靜寂。邁恩在於復...
16. 什麼致使默禱成為基督徒的祈禱?
在世上主要的大宗教中,都可找到某種形式的默禱操練。在所有的方式中,這都是關乎專注之道,是將頭腦集中在一個主要焦點之道,也是將頭腦一切表面思想清除之道,好使在我們的意識,祇有神聖的片語、形象或聲音在腦海的最上層浮現,並能帶領我們超越物質世界,走進「神聖現實」(Divine...
15. 沙爾德的迷宮
當你經過西門,走進偉大的13世紀沙爾德天主堂(Cathedral of Chartres),你會發現已步行進入、朝向迷宮。沙爾德天主堂的「玫瑰窗」下的黑色石頭地板上,繪上了迷宮,有著準確的直徑。中世紀的貧窮朝聖者,由於沒有能力前往耶路撒冷,會在自己的教堂,作象徵式的「朝聖之...
14. 基督徒默禱簡介<觀眾主要屬於基督徒>
以下是為每週默禱小組舉辦的講座的建議,可供一系列講座內容,作為參考。每週聚會時簡介,最多不超過15分鐘。 - 簡要地介紹自己與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的關係。扼要描述你怎麼開始默禱。強調默禱是普世性的傳統,並非僅是一個東方傳法,但也植根于基督徒傳統內。於是帶領小組進入靜默片刻,然...
13. 默禱小組聚會短講的準備的指引
基督徒默禱聚會依循以下形式: - 首先播放若望邁恩(John Main)或文之光(Laurence Freeman)的錄音帶簡介或讀出他們著作的摘錄文章。 - 如上述的措施帶來困難(或由於其著作/錄音帶是英語的關係),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聆聽若望邁恩及文之光的講話,編寫一...
12. 每週默禱小組的重要性
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的基礎,是數以千計的默禱小組、遍佈在全球各地最少一百個國家,並在家居、堂區、學校、監獄、醫院等地聚會。小組聚會,為默禱旅程的重要部份。首先,小組是「教導之地」,在這裡,默禱者學習由若望邁恩(John Main)及文之光神父(Laurence...
11. 基督徒默禱適用於任何地方、任何人
基督徒默禱的標誌是它的簡樸性。這紀律是簡樸的,並不需要學習什麼複雜的技巧,也不需要大量的背景資料、任何昂貴設備或特殊裝備 ; 它可以適用於任何地方、任何人。 讓我提醒你這紀律:…… 首先坐下。上身挺直,不動,輕閉雙目。全身放鬆,心靈保持警醒。默默地開始在內心講一個單字。我們...
10. 短誦之道
對我們來說,這聽起來不可思議,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當我們初次學習默禱時,誦念這小詞--我們的短誦,竟能成為深奧的靈修小徑,逐步深層地轉化我們的生活。但是,它真的能夠做到。想想耶穌曾經引述福音,講述芥子將長成巨大的樹,鳥兒還坐在樹枝上棲息。短誦也祇是這樣的。短誦是一個很小的...
9. 默禱的普遍性
默禱是具普遍性的靈修紀律,是世上大多數主要宗教教派和傳統智慧的核心。在這些不同的傳統,有不同方式的默禱,並以同樣有效、各自的方式進行。在所有傳統的重點裡,均強調實踐和經驗,而不是理論和知識。這也是基督宗教真實無偽的紀律,雖然有時覺得這是世上保存得最好的秘密。...
8. 思想、思想,一旦更多的思想
當你渴想內在靜寂時,那些思想一擁而來時,怎麼辦呢?我想到一個圖像:我記得多年前有關默禱的一個廣告。海報上的圖片是一位元站立著的印度大師。他有典型的衣著、外觀,並站在衝浪板上,保持著完美的平衡、騎著海浪前行。海報圖片下面寫著這句話:『你不能阻止海浪,但你可以學習衝浪!』...
7. 平靜我們的思維
當我們開始默禱,我們很快意識到的事實是:這紀律是簡單,但並不容易。 當我們經已對外表的「躁動不安」作出反擊,現在它會嘗試尋找不同的出路:若是我們不能移動身體,我們會讓思想代步。我們徜徉在白日夢,回憶往昔、不斷規劃、盼望、擔憂,我們內在仍然充滿不休止的噪音和活動、瘋狂的、旋風...
6. 修練
現在我們都知道以下默禱的紀律: 「首先坐下,上身挺直、不動,輕閉雙目。全身放鬆,心靈保持警醒,默默地開始在內心講一個單字。」我們提議的祈禱短句是:「Ma-ra-na-tha」(主請來或耶穌請來)。把這個詞分成四個音節,一面以同樣的韻律,輕輕地、反復地念出來,一面留心聆聽你自...
5. 我們怎樣準備默禱?
若望邁恩重新發現默禱,便是忠誠地誦念一個祈禱句,引領我們走進「純真」祈禱的靜寂內。他發現在四世紀早期基督徒隱修士若望格世安的文獻中,記載格世安虔敬地從當時許多在埃及沙漠的基督徒隱修者身上,學習祈禱及怎樣度真正基督徒生活。這發現使若望邁恩欣喜莫名。...
4. 為什麼我們開始默禱?
我們開始默禱的原動力,往往在於要面對一些不尋常事件的時刻。這些事件,令我們一貫對現實的觀念,產生動搖。這可能是我們遇上的危機境遇、或在生活上任何階段的重大事故。這時,我們向來活著似是安穩、不會改變的生活,經歷樸朔迷離、翻天覆地的動盪:就是當我們遭受別人或團體排斥、面對失敗、...
3. 若望邁恩怎樣學會默禱?
若望邁恩在馬來亞於英國殖民服務部工作期間,被帶領認識默禱。在他執行職務時,遇上了「淨心生命會」(Pure Life Society)的創辦人-高僧莎坦因納度(Swami Satyananda)。這位元高僧度著以服務他人為本的靈修生活。若望邁恩對這位高僧流露的寧靜、平和與聖潔...
2. 什麼是默禱?
正如若望邁恩描述默禱:這是忠誠地、不斷的重複誦念一個祈禱短句,或「短誦」。若望邁恩從早期基督徒的文獻中重新復興這「祈禱之道」。早於西元後四世紀,沙漠教父教母,退居於主要在埃及沙漠一帶,度真實的、建基於耶穌教導的生活。若望邁恩推薦的祈禱短句是‘Maranatha’。他採納這短...
1. 祈禱是什麼?
一個極為古老的定義這樣來形容祈禱:「心靈和智慧 (思維)提升到天主面前」。什麼是「智慧」,什麼是「心靈」?智慧即思考體—提出問題、計畫,包括幻想、憂慮等。心靈則是認知體,並產生愛。頭腦(思維) 是知識器官,心靈則是愛的器官。頭腦意識最終必會讓路,並向更為圓滿的認知之道敞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