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們怎樣準備默禱?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1月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若望邁恩重新發現默禱,便是忠誠地誦念一個祈禱句,引領我們走進「純真」祈禱的靜寂內。他發現在四世紀早期基督徒隱修士若望格世安的文獻中,記載格世安虔敬地從當時許多在埃及沙漠的基督徒隱修者身上,學習祈禱及怎樣度真正基督徒生活。這發現使若望邁恩欣喜莫名。
格世安強調這實踐能引導我們,達致「純淨」祈禱,即沒有語言及圖像的默觀祈禱。「這樣,我們的腦海將所有豐富的思想內容、加以抑制及驅趕出來,並將它限制在單一祈禱句的貧乏以內。」他繼續強調這短誦的重要性。「這短誦要經常留在你的心裡。當你睡覺時,可念這短誦,讓它存在,直至你即使在睡夢中,也熟習重複這短誦,而能被它重新薰陶、塑造。」然而,我們要忠誠地重複一個祈禱句,單祇是誦念短誦,並不像聽起來那麼容易。我們為這時段要先作準備,不能指望未經準備,便能在祈禱中全神貫注。當有人問若望邁恩,我們應該怎樣準備默禱,他說:「透過許多仁愛行為。」我們要處於正確的心態:要是與別人激烈爭論後,再嘗試默禱,不真正奏效,是嗎?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祈禱生活是不能互相抽離:「當我們活著,故而我們祈禱。」-這是早期基督徒之間一種非常普遍的說法。
活在此世紀,我們的生活往往繁忙、緊張。假如我們覺得很疲累,建議可先小睡片刻,才參加默禱小組。先做一些瑜珈伸展運動,或耍幾下太極招式,也能有助能量的流動,否則我們所做的全都是「神聖的瞌睡」而已,但這也不打緊,祇不過伴隨來的,是甜蜜的打鼾聲了!默禱中,有打鼾聲或其他聲浪的出現,其實是很好的訓練,使我們從外界的事物去抽離自己,然後溫和地返回來,專注於短誦。總體來說,祇要我們不被這些聲浪激怒,它們並不真正地騷擾我們。我們祇要接受,既來之則安之。不要判斷,也不要批評。
我們垂下雙肩,背部挺直,神態輕鬆的原因是由於這樣的坐姿。我們保持清醒:胸膛自由、開放,可使我們的呼吸良好,氧氣自由地在我們身體運行,致使我們保持警醒。鬆弛及入睡-無論怎樣急需-當然不是真正默禱的要點。默禱要求的全神貫注,其實是令我們警醒及獲取能量的途徑。當我們開始默禱時段時,先作幾下深入腹部的深呼吸,有助我們鬆弛及獲得能量。
默禱不可或缺的功夫就是「念你的短誦」。這就是重點所在。若望邁恩建議的祈禱句是 ‘Maranatha’,這是最古老的阿拉美語的祈禱,是耶穌時代的語言。我們以四個同樣加重的音節誦讀-ma-ra-na-tha,至於你以英語的‘th’或‘t’來誦念,並不要緊。發音方面並不那麼重要,你只需記住,當我們向耶穌祈禱,世上所有不同語言均以不同的發音念祂的名字,但是卻不會改變祈禱的有效性。重要的是:你要全神貫注、慈愛及忠誠地誦念。每當有思想令你分心,祇管溫和地把它帶返短誦上。有些人覺得讓短誦在呼吸上浮動,比較有助默禱,但是若然這樣做引致分心,便祇管專注於你的短誦,並以適合你「存有」(being)的速度誦念短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