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亞歷山大克來孟:耶穌,神聖的醫生(二)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2月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依肋內(Irenaeus),亞大納修(Athanasius)和之後的奧斯定(Augustine)與克來孟(Clement)分享了教父的關鍵信仰,天主降生成人的含義是人類的神聖化。這種大膽的主張--在之後的傳統中變得危險--吸引了諾斯底派信徒,正如吸引了今日模糊的「新時代主義者」。然而,此思想的基督宗教含義是精確和理性的。它將個人經驗與天主本性永遠無法解開的奧秘聯繫在一起。神學是愛的產物,而不是思想而已。我們將持續的在對傳統的考察中看到,默觀是愛的成果。克來孟說:「誰愛天主越多,就越深刻的進入天主」,使之成為可能的是阿奎那所稱的「共性」。克來孟是將柏拉圖的觀念,通過創世紀的經文而發展於基督宗教信仰中,人類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和模樣而受造的」。我們只能知道自己是與誰相似。柏拉圖認為,正是精神(心靈)--靈魂最內在的部分才使我們認識天主成為可能。但是今天將其翻譯為「智力」是一種誤導。它與梵文中的「菩提」或聖經中的「心」這種心智功能更為接近。對克來孟來說,心靈(nous)的意義是人乃「天主的肖象」,它是祈禱的器官。
對於神秘主義思想家來說,成為天主的圖像(肖象)不是一個凍結的狀態,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我們正在成為祂的相似者,一個被天主同化之存在的過程。所有這一切都有一種抽象的趨勢—身體沒有太多的觀望,默觀可能看起來很古怪。但是克來孟對於降生成人的基督宗教之錨控制著它。 「真正的諾斯底派信徒」是一個完全參與教會的基督徒。善行源於祈禱,作為一位基督徒默觀者,他在「天國里是偉大的並要行動和教導,(因為)所有對他來說都是朋友。 」
在神學中表達的超越之結合與在愛內表達的內在性是無限的。為克來孟來說,完美意味著我們永遠不會變得完美,並且「每一個終點都是一個新的起點」。默觀的無形象本質––克來孟的繼任者奧利振(Origen)稱為的「純淨祈禱」是此神學的經驗性工作,在其內我們持續通過聖德而移動進入無限。克來孟是第一位用否定方法的幅度,極好的清晰表達出對天主的認識,每個人都被召集其內。 「我們也許可以獲得某種對全能者的概念,不是認識祂是什麼,而是認識祂不是什麼。」作為成熟的基督徒,我們從傳統的開始向克來孟學習到的是神學雙語。她可以說:天主不在哪裡?無處。所以,天主是無所不在。此涵蓋了所有基礎,並避免我們被這個時代愚蠢的科學主義引致驕傲自大,它只相信我們能看到和衡量的東西。
克來孟令人銘刻的對基督宗教思想和靈修之極大的神秘智慧,正是他與基督相遇的深度和廣度的反應,從而鑄就他那麼稀有的結合,又是一位可愛的權威。對他而言,耶穌在拯救人類時擁有許多語調和不同方式的聲音。他的目標是在靈魂中創造真正的健康。耶穌作為救世主,祂發現了為所有「趨於急速感知和救恩的理性毒藥」。在偉大思想的體系結構背後,我們感受到一個在美妙之愛中著迷之人的親密關係。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