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b. 聖保祿 (二)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2月6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有如其他的創辦人, 真實與神話只是一線之差。現在的人認為大約只有一半保祿的書信是真的出自他的手筆。無論如何, 保祿始終是比他的個性及歷史身份更加偉大。他的歸化確切是他的個人經驗, 也曾經超過一次在他的書信和宗徒大事錄中記錄過。他花了三年時間才能從這個打擊恢復過來。他顯示了給我們知道, 雖然神秘經驗的超然性不能跟人的心靈分割, 但也可以超出人靈所可以負荷的。保祿的經驗是一個「輕量級的神秘經驗」, 但它所啟發的著作包含了很多材料, 開展了日後很多基督宗教的神秘主義文獻, 包括《心靈的黑夜》。保祿的神學非系統性地包含了「肯定性」(“kataphatic”) (我們可以怎樣形容天主) 和「否定性」("apophatic”) (我們不可以怎樣形容天主)。他告訴我們「在基督內蘊藏着智慧和知識的一切寶藏」(哥2:2), 是日後發展有關道成肉身的教義一個很重要的元素。他也祈求因著信德, 透過基督在愛內住在的們心中,我們便可以「領悟」衪, 雖然衪是「遠超人所能知的」。(弗3:17)
保祿的歸化, 只是一個開始, 把他整個神秘經驗的歷程引發到黑暗的一面。在格林多後書第十二章中, 保祿提及過一個「被提到三層天上去」(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惟天主知道) 的經驗, 他說在那裡他「聽到了不可言傳的話,是人不能說出的。」他的表達跟猶太教神秘的默示傳統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當然兩者也有其獨特性, 特別是保祿自傳式的描述。提及這個論點不是想”誇大”, 而是希望証明人根據自己的看法建構出一套對保祿的想像。那麼他是怎樣的呢? 他就像我們。天主給了他「身體上的一根剌」, 使他謙遜, 儘管他懇切祈禱, 天主也沒有把它拔除。因此他保持軟弱。他也以他的軟弱, 而非他的神秘經驗而驕傲。因為基督的大能在軟弱的人當中, 在人類的軟弱中, 至聖的德能才得以完全地彰顯。「因為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在此我們可以看到, 捨棄我們自己能力的重要性, 這也成為了基督和基督徒生命奧秘的核心。基督宗教的神秘主義從來不著重於經驗的主觀性, 因為這樣便很容易把「自我」(“ego”) 膨脹, 反而往往把聚焦集中於天主在世界上的工作及在其他人身上的服務。
有關神魂超拔的描述, 激勵了很多日後的神秘者, 例如奧利振 (Origen) 和安博 (Ambrose). 這也幫助他們把柏拉圖式神視 "theoria” (vision) 基督化, 成為基督宗教代表默觀的一個重要詞彙。當我們嘗試聯想到早期的誓學家如普羅提諾 (Plotinus), 我們會發現跨宗教的對話在神秘的領域中得以興旺, 當然也不可以忽視今天伊斯蘭教身徒和西方基督徒政治上的聯繫。當尼撒的貴格利 (Gregory of Nyssa) 閱讀有關聖保祿靈性上的轉化時, 他把 “"epiktasis” 的概念擴展, 即永無休止與天主的經驗。保祿教導我們「漸漸地光榮上加光榮,都變成了與主同樣的肖像。」(格後3:18) 透過默觀復活的基督, 人類, 作為天主的肖像, 可以得到治癒及得以完滿。基督徒神秒者著重經驗的重要性, 但提醒我們要小心那些引人注目的經驗。當我們揭力集中在單一的經驗中, 靈性上會使我們沉迷。經過時間的考驗, 經驗的延續性才是信德。
關於保祿的神秘經驗, 還有兩方面影響著教會是值得一提的。首先是對道德思想的影響。保祿的歸化及他往後在基督的光照下帶領他放下宗教規條的束縛從而修正人類的規範。他發現最至命的誘惑是把罪惡看成違反規條反而法律可以使之修正。在羅馬人書中, 他把法律看作成權宜之計。法律不可以是一個重大的手術, 治癒建基在罪惡之上自我疏離的人靈。只有恩寵才能真正醫治人靈。奇妙之處就是, 在罪惡中豐厚的恩寵也得以彰顯。靠著恩寵, 我們可以看到愛是戍祈禱最根本的能量, 也讓我們更深地與基督及其他人合一。對於保祿來說, 無限的基督就是內在的基督。了解這個道理就在愛內喝醉而又能保持清醒, 讓人能把幻想驅散。又如20世紀耶穌會神學家伯納德 · 羅納根 (Bernard Lonergan) 相信在羅馬人書所提及的「天主的愛,藉着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5:5) 就是基督徒的經驗。
- 文之光神父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