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停留於此時此刻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1月2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要是我們僅僅觀望我們的思想一會兒,很快地察覺我們全部的思想,都與過去、或將來有着聯繫。它們以好的、或壞的記憶形式,或是有關將會發生的事情, 包括恐懼、盼望、渴望與計劃等等,在這些關注方面,旋轉不停。這樣,我們甚至看不到人與所處場合真正的面貎,而是被我們的帶着有色眼鏡的思想、見解、徧見、經驗以及情感,有所蒙敝。實際上,我們很輕易地說,我們正在我們心靈的景像、自我的思想、以及由我們幻想出來的幻象世界等等旁邊,正在踱步。我們過份地被自我的故事吸引; 我們的心靈所作的創作,過份強而有力,使它好像是唯一存在的〔現實體〕。它能為〔更高的現實體〕(Higher Reality)的存在,蒙上面紗。
然而,這〔更高的現實體〕:天主,被玄修家曾經經驗,成為純淨的“〔存有〕(Being),活在〔此地、此時〕(Here and Now):「在一切名字中,也沒有任何一個比〔祂就是〕He-who-is)…更加恰當…因為他恆常地駐居於一個日久常新的〔此時此刻〕(Now),永恆不止」(艾克.哈特)(Heister Eckhart)
當梅瑟問天主祂是誰,他獲得兩個答案:其將一焦點放在歷史角度:「我是你父親的天主,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出)以及有關“此時此刻” (Here and Now)第二次的申正:「我是自有者。」(出)一純淨的〔存有〕(being)、純淨的能量、純淨的意識。在若翰福音,我們聽到耶穌講述有關祂自己:「在亞巴郎出現以前,我就有。」
放下我們的思想,讓我們停留於此時此刻。這是有關短頌專注的「窄徑」(narrow path),幫助們在我們的〔存有〕(being) 的根基以內,在「此地此刻」(Here and Now)以內,達致靜寂,藉着將我們〔已被調教的【存有】〕,拋諸腦後。永恆就在〔此刻〕(Now)以內。我們需要意識到,其實時間是由一連串的‘此時’的時刻組合而成──每事每物,均在‘此時’ (Now)以內發生。然而,我們催煞了「此時」 (Now),透過在我們的記憶以內的眷戀,或者藉着運用這寶貴的時刻,純粹作為期待、及準備將來的踏腳石。
此外,一旦‘此時’ (Now)的時刻存在,並且消逝,它所餘下的成為過去的部份,僅是〔記憶〕。這些一再是心靈的結構:被自我欺騙、恐懼、盼望、或對受安慰的需要,有所蒙蔽,造成對事件的詮釋,實際上是夢想或幻想,沒有兩樣。這些蒙蔽,會進一步地基於我們轉變的心情、情況,有所改變。我們需要放下這些幻象,和我們的過去和將來,讓我們成為真正的〔自我〕(self),駐居於「此時」 (Now)以內:「保持正心醒覺是活於此時此刻,不再被囚禁於過去以內,或期待或許永不發生的將來。當我們對於『此時』全然醒覺,生命已被轉化,而有關的緊湊以及壓力隨着消失。故此,現代生活的大部份,衹不過是對於未來的活動和刺激的一種的期待。我們要學習由這處退下一步,走向此刻的自由與可能性以內。」(本篤會貝德.格里菲思)(Bede Griffth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