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亞歷山大克來孟:耶穌,神聖的醫生 (一)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2月7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0年4月6日
也許所有身份都源於衝突。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認為一切都是出於衝突。基督宗教的身份在其初期也必須與猶太教,希臘思想和諾斯底派中的強大宗教和哲學力量交往和分離。以普遍主義者願景而創立的亞歷山大城,成為了這一進程中最早的熔爐。甚至在基督時代,猶太思想家菲洛調和了希臘人和猶太人的思想,同時希伯來文聖經被翻譯成了希臘文,亞歷山大城是一個有對話而不是威壓的地方,此為追求真理的特點。亞歷山大克來孟(Clement of Alexandria)大約在公元150年時生於雅典,他被這個富有非凡思想的城市所吸引,並在那裡找到了他的基督宗教嚮導。潘代諾參觀並研究了印度哲學,他是基督宗教第一所教理學校的首任領袖,之後克來孟接任了該職位。當此開放的心智動亂時期因第三世紀初的迫害而被關閉時,已婚的克來孟被迫收拾書籍逃離他鄉,並大約在215年死於流亡的某個地方。
作為第一位神秘主義神學家,他給我們留下了一個不朽的基督徒思維模式,富有深刻的基督思維至公性的色彩,以至於他宣稱「任何不反對天性的,也不會反對基督」。克來孟是一位基督徒人文主義者,藉著希臘哲學和希伯來聖經的方法來觀看天主聖言降生成人的雙重準備,並以受過良好教育的世界尊重的方式呈現出了基督宗教。今天,想像一下以拉辛格或威廉姆斯呈現出某人的核心信仰,會讓人感覺舒服很多,而不是以一位單一正統派主義者。克來孟的至公性思維與同時代非洲的戴都良形成鮮明的對比,後者的信仰有著截然不同的色調:「雅典與耶路撒冷有什麼相干?」他輕蔑地問。即使作為一位「基督宗教柏拉圖主義者」,克來孟仍持有降生成人的基本信條,耶穌是人而神的性體以及基督是宇宙的救世主(每個人都需要基督),不是一個依照慣例的正統觀念之信條檢驗,而是作為一個鼓舞人心的啟示。對於克來孟來說,降生成人既是「講授又是啟示」,其對信仰的持續突破支撐著他神學的新鮮和廣博,正如它必須紮根和駕馭他的祈禱生活一樣。在他內,我們看到神學和經驗並不注定是分開的。
克來孟是第一個將救恩稱為「聖化」(神聖化)的神學家。這不是一個法定的程序。對他而言,罪不是對違反規則應獲得的懲罰,而是無知的非理性結果。他用了一個比喻,諾里奇的朱利安(Julian of Norwich)也將用它來闡明她的救恩神學--亞當(Adam)掉進了一個溝裡,因為他無法越過它也無法脫身。第二個亞當來幫助他,而不是懲罰。此救贖慈悲的神學誕生並成長於一個人的無圖像的深度祈禱中。救恩為克來孟來說不是緩期執行,而是自由,健康,知識和生命。 「神聖醫生的藥」--聖言,永遠「掌握宇宙的舵柄」,並化身為知名的「人類軟弱的萬能醫生和患病靈魂的神聖魔術師」。
深知這就是信仰。因此,克來孟將基督徒視為「真正的諾斯底派」。儘管他捍衛基督信仰免遭諾斯底派努力爭取的強行接管,但他並沒有否認諾斯底派的方法是正確的。克來孟對門徒個人在靈性知識上的成長的觀點,體現在他的三部偉大著作中。 《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勸諭)介紹了異教思想中基督作為聖言的信仰之重點。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相信或不相信。」在《論導師》(導師)中,他專注於基督的教育工作和門徒的淨化。在這裡,我們看到被稱為完整基督徒「靈修」的第一個例證--信仰作為一種整體的生活方式,具有社會經濟意義,涉及人們的著裝,飲食,佩戴首飾,香水,沐浴,走路,講話和在婚房內做愛。在《 Stromateis(地毯袋)》中,一種更難懂的風格針對更高等的學生,在他們內對真理的直接經驗知識已經開始出現。此靈修之旅的三個階段將成為整個傳統的標準。基督導師通過奧秘「培養」諾斯底派信徒,通過善行「培養」信徒,通過矯正法「培養」心硬的人。新皈依者出於恐懼地服從,以欲求報酬為動機,信徒養成良好的習慣,諾斯底派通過愛而服從並且沒有慾望,因為她通過聖神擁有了她所需要的一切,她盡最大可能以人地相似天主。
(待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