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旅程的階段(二)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1月2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默禱使我們在各方面的調節,導致更大的覺醒、更深的自我認識,最終走向自由。進入靜默的一個有用的方法是:要記住我們所有的想法,均是對於過去或未來的想法。我們需要放下思想,留在當下,但是從經驗體會,我們都知道,這是知易行難。在基督徒默禱以內,短誦是我們留在當下的方法、獲得充份集中和醒覺。
我記得多年前有一個默禱的廣告。在這海報上,站着一位印度大師,有着典型的衣着和外貎,在他的衝浪板上,保持完美的平衝,他正在駕馭波浪。這圖像之下有句話:「你不能停止波浪,但你可以學習衝浪!」短誦是我們的衝浪板,你不能壓制或擺脫你的思想,就像波浪一樣,它們經常都在那裡。你接受它們的現狀,是你的一部份,只要巧妙地駕馭它們。有時你從你的衝浪板跌下,衹要再次爬上來,正如寨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曾說:「嘗試,失敗了,也不管,再試一次,再失敗,更好地失敗。」在其他時候,你很容易地停留在你的衝浪板上,然後興高采烈地破浪,然後進入靜寂。
在這個階段,當我們進入了寂默,重要的是要記住,我們的已經調節的自我──〔自我中心(ego)〕──不希望我們離開它的勢力範圍,所以希望我們留在表層上。它鼓勵我們認同這些想法、情緒、面紗和角色。它不希望與我們意識的深層部份接觸,因為它在第一層上,存放了威脅我們生存的任何的經驗,也不希望我們去處理任何這些經驗。
我們實在需要〔自我中心〕,我們生存的本能,然而它有時像是過份保護孩子的父母,希望孩子安全,接近自己,不讓他們發展和自主學習。進入靜默,最初像是離開家門,為了抵達我們真正的家鄉。當我們冒險進入靜寂,我們的〔自我中心〕在做什麼?它經常「增加我們的思想。」但是,當我們設法駕馭這些思想,並進入靜寂,這〔自我中心〕「鼓勵我們放下短誦」。我們可說服自己,認為「短誦擾亂平安。」如果我們傾聽我們〔自我中心〕的聲音,去放下我們的衝浪板,我們只會〔浮〕(或〔下沉〕),正在進行 ”Pax Perniciosa” 或「神聖的浮動」,因而自我中心成功地阻礙我們的進步。如果失敗了,自我中心會問我們:「衹是重複一句話,是不是無聊?真是個騙子!」如果我們以後仍舊默禱,它可能會嘗試不同的方式,促使我們要問「難道我肯定這是正確的方法或是正確的短誦嗎?我應否改變我們的短誦?」再次,〔自我中心〕正在確保你不會去其他任何地方!唯一的方法是持之以恆,儘管分心走意,卻忠實地默禱。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