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共享還是共融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2月2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0年10月8日
初期教會的教父教母, 從來沒有半點懷疑, 與神聖合一為所有人也是可能的 : 「天主是所有自由存有的生命。衪是一切的救贖, 不論是包括信者或不信者, 公義的或不公義的, 虔敬的或不虔敬的, 能擺脫激情的或被困鎖在其中的, 修士或在俗的, 受教育的或文盲的, 健康的或患病的, 年青的或年邁的。」(尼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
理由可在他們的神學中找到。希臘哲學家, 特別是柏拉圖, 是第一位建構這個理念, 就是有必要與神聖的有著共通點。他們稱之為 「常識」(nous), 就是一份純粹直覺的智慧, 與理性的智慧是不同。 初期教父, 亞歷山大城的克萊曼特 (Clement of Alexandria), 看到這個「常識」(nous) 的概念與在創世紀中有關我們是「照天主的肖像」受造的關連。那「肖像」就像是那「常識」(nous)。跟隨著他的迦帕多家教父奧利振 (Origen), 龐帝古斯 (Evagrius), 甚至及後的埃克哈特大師 (Meister Eckhart), 他們也視這「天主的肖像」為我們根源的證據及與主合一的重要元素。為什麼我們能夠與此終極的超自我現實接觸及被此感動, 就是因為在我們內, 有著類似於此的現實。在我們內有著肖似那神聖的素質, 讓我們能夠了解神, 就如初期思維的普遍想法是, 只有近似的才能了解。("like can know like”) 我們日常的經驗也證實了這一點。只有當我們跟另一個人有著一些重要的共通點, 我們才能真正跟此人關連在一起, 不論是思想上或是靈性上。
我們也可在耶穌的說話中發現同一個信念:「天主的國就在你們中間。」(路17:21) 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中也這樣說 : 「難道你們不知道,你們的身體是聖神的宮殿 ? 」(格前6:19) 默禱幫助我們真正體驗這個現實, 就是基督在我們內生活的動力, 給我們活力, 治癒我們, 轉化我們, 引領我們達致更深切的認知, 滿全及憐憫。
基督宗教一直也接納近似的思想 - 靈魂是天主的鏡子, 但與天主完全相同的說法卻經常引起爭論。 但我們在多默所記載的福音中可以聽到 : 「凡從我口中喝的, 便會成為像我一樣。我自己便會成為那人, 而那隱藏的會透露給那人。」在若望福音中, 我們可以發現耶穌美麗的合一禱詞 : 「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就如你在我內,我在你內。」(若17:21) 一直以來, 當經驗過這個身份的神秘主義者談論有關自己的經驗時, 總是令人懷疑。埃克哈特大師 (Meister Eckhart) 說過有關在心靈中「聖言」的誕生, 他的意思是把基督的意識在我們內實現, 也就是我們與神聖的聯繫 : 「如同我經常說的, 在我們靈魂內, 有著一份與主緊密連繫的東西, 不單是與主融合, 而是與主一起。」亞維拉的德蘭 (Teresa of Avila) 在「靈心城堡」(Interior Castle) 也提及到第七個內在居處, 就是一個永恆結合的靈性婚姻, 超越一切喜樂, 也就是完全的合一。
然而, 在基督宗教中, 我們所講論的是共享而非共融。我們並沒有視之為完全的合併。但「無疑當個體失去了所有與神分離的感覺, 而經驗完全的合一, 這不代表那個體不再存在。就如在大自然界每一個部份也是那神性現實獨一無二的反照, 每個人也是屬於宇宙意識中獨特的意識核心。」(Bede Griffiths – The Marriage of East and West 東方與西方的婚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