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若望邁恩怎樣學會默禱?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1月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若望邁恩在馬來亞於英國殖民服務部工作期間,被帶領認識默禱。在他執行職務時,遇上了「淨心生命會」(Pure Life Society)的創辦人-高僧莎坦因納度(Swami Satyananda)。這位元高僧度著以服務他人為本的靈修生活。若望邁恩對這位高僧流露的寧靜、平和與聖潔,深受感動。公務完成後,他們開始討論有關祈禱,尤其是由高僧推介的默禱方式:就是在整個默禱期間,不斷重複誦念短誦。
很快若望邁恩已發覺自己向這高僧提問:作為基督徒能否學習這樣的祈禱方式?高僧笑著告訴他:這樣祇會令他成為更好的基督徒!
在若望邁恩的著作<基督徒默禱:革責瑪尼園會談>一書中提及高僧強調每天早晚默禱半小時的重要性,並有以下的敘述:「要是您認真渴求將這短誦紮根心中,這是起碼的工夫…。在默禱整個過程,在您的腦海中,不要有任何思想、言語或幻想。唯一的聲音將祇是您誦念的短誦、您的祈禱句的聲音,就像是「弦音」一樣,當我們在內在發出這個「弦音」時,我們開始建立「共鳴迴響」。於是這「共鳴迴響」引領我們走向自我的完整性…
我們開始經歷每人在「存有」(being)內擁有的深邃統一。隨著這個「弦音」,您與所有受造物及一切受造萬物之間,以及您與造物主之間的「共鳴迴響」便開始建立。
這樣便展開了若望邁恩的默禱之旅。默禱引領達致寂靜。寂靜有助於默觀祈禱、深邃的靜默祈禱,並且成為若望邁恩祈禱生活、以至他的整個存在的駐居地,而最終並帶領他成為隱修士。當時,默禱並未接納為有效的基督徒祈禱方式,基於本篤會的服從精神,作為初學修生的若望邁恩,唯有放棄默禱。
若望邁恩還是非常記掛默禱,但覺得這樣讓他上了一課,就是「隔離」的一種方式:「我學會了讓自己與這實踐互相隔離─縱使為我來說,這是最神聖的實踐,是我尋求拓展自我生命之道。取而代之,我學會將我的生命在天主中拓展。」多年後,若望邁恩發現四世紀的沙漠教父,也是一位基督徒隱修士─若望格世安(John Cassian)著作的文獻中,找到高僧曾經教導他的實踐,令他喜出望外。在文獻中,邁恩讀到了「以採用一個短句,達致祈禱所需的靜止的實踐。」
若望邁恩感覺他經已「一再抵達家裡,並且重拾短誦實踐。」他是藉著默禱小組、書籍及退省而分享這祈禱方式的先驅。他的分享對象,不限於神職修士,而是包括老老少少的普通人。邁恩逝世後,本篤會文之光繼承重任,成為團體的靈修導師,並在1991年創立了「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The World Community for Christian Meditation) 。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