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基督宗教神祕主義的根源 – 簡介 (二)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2月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難以言喻的神秘經驗所結出的果實一般也是默觀性的。雖然經驗到天主是一種與死亡分離及像婚姻般共融的體驗,生命獲得改變,並非終結。相對之下,默觀這名稱比神秘主義較易令人理解,因為默觀不單只包含某一單一的經驗,也涵蓋一種享受活在當下的生活方式。喜樂是理解及活出這方式的關鍵。聖多瑪斯‧阿奎那把默觀形容為單純享受真理。默觀生命是福音的召叫,而任何宗教也可以透過直接經驗神達到這個目的。
宗教定期以不同的形式更新 – 包括在架構,標記,學說,禮儀等方面。基督宗教正在經歷徹底的改革,嘗試與現代文化與時並進,而現代文化的主要特性,就是不斷地改變。在傳統的社會,那些以農業的時節循環作基礎的社會,生活的節奏不斷地重複著,這跟某些宗教配合慶祝收成及播種時祈禱的制度,確實很適合。對大部份現代人來說 (當然不是所有現在活著的人在這範疇上也是有這現代的意識),這些宗教信仰也有著其代表性的價值,但不能將他們日常的經驗,與這偉大的奧秘互相連接,或對神秘經驗作出聯想,或幫助他們過默觀的生活。不出為奇,大部份城市人不會覺得這些 「傳統」 及 「制度化」 的宗教有什麼意義。宗教領袖多趨向把這些現象歸咎於人類固有的罪孽及世界的邪惡。但是,什麼是其根源、什麼是其徵狀?
有些天主教領袖認為問題在於彌撒中已從額我略聖詠演變到採用民搖結他,禮儀中的「神秘」質素因此而消失了。就像政客把罪惡數字歸咎於家庭價值的腐敗一樣。但願事情真的這麼簡單。事實上,大部份教會的儀式氣氛像是葬禮多於婚禮,但正如把家庭價值立法般,就是這樣簡單便可解決問題了嗎?
最近我到過一個堂區參與主日禮儀,我被那優雅的氣氛及教友的動力深深打動,和獲得滋潤,堂區教友對於真正的掌權者的託付和信賴,使他們全情投入。當這一切的活動進行期間,我跟那兒的神父坐在他的房間裡。他當時很輕鬆,心情愉快,還在幽默地自嘲。面對我的讚賞,他說他只是維繫和諧的堂區生活中一個靜止點。我倆也很清楚那靜止點在他內,但那靜止點並不是他。那聖詠章節 「你們要停手!應承認我是天主。」(“Be still and know that I am God”) 一直在他的腦海中。
今天的宗教環境既複雜 又不穩定。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們對神秘傳統及如何可以活出一個更簡單的默觀生命,更加有興趣。三年前在倫敦的基督徒默禱中心開辦了為期一年,每星期上課一次有關「基督宗教神祕主義的根源」的課程,這個課程現在每年也繼續開辦,甚至擴展到其他國家。這個課程滿足了人們對另類靈性知識的渴求。人們對道德論、警告、威脅、甚至老生常談的論說已經聽得太多了。佛家在西方重新論及沒有教條的經驗。它吸引的地方在於沒有建基於「信德」之上。這雖然不是完全正確,但無可否認有其揭示性。相反,基督宗教把教條緊緊的堅守著,堅信「信者得救」,甚至明確地區分「信德」與「信念」。但就算聖多瑪斯‧阿奎那在他得到啟示之前,已經說我們是敬拜天主而不是敬拜教條。
我們相信有關基督宗教神祕主義傳統的知識,能夠幫助現今的基督徒更加喜樂地渡過他們的危機,引領他們活出一個更有默觀性的生命。憑著這個信念,我們在《國際學府的書信》 (Letter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開始了 「根源課程」 (“Roots Course”)。每星期我們會教授一些簡介給一名或一班靈修導師,提議一些章節讓他們作深入的探究。為了依據基督宗教神祕主義傳統,我們先從 「導師」 (耶穌自己)開始入手。
- 文之光神父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