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默禱的旅程(二)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1月2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上週我們談到在我們默禱之旅,可能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事。我們在開始時有的是熱情,我們對這每日實踐承諾的增長,但是隨着時間推移,我們不可避免地與〔絶望相遇的魔鬼〕(demon of Ancadeive) 相遇,有如曠野教父、教母對這樣的情緒狀態描述一樣。當湯瑪斯.弁敦(Thomas Mertoh) 談及這個“曠野經驗”(desert experience) 時,說,「祗要我們能夠將我們同在的一切‘放開’(letting go),包括所有看見、認識、去品嚐、以及體驗天主的慰藉,都一一放下,衹有在那時候我們方才能夠真正地經驗祂的臨在。」
因此,它需要〔放下〕,於是以這種方式,這“曠野經驗”,正是淨化的經驗。這是一個挑戰,去克服我們的自我中心,沒有獎勵地去默禱,不知曉聖神將引領我們往那處去,即使被深深的分心走意所襲擊,也去默禱。只要們堅持下去,不管一切,忠誠地坐下來實踐,我終將突破一切阻力,將帶來淨化和加強的真正的自我認識。
在這種方式下,這沙漠也是我們走往〔許諾的福地〕(the Promised Land) 的途徑,正如曠野教父伊華古域斯(Evagrius) 所言:這「深篴的平安和不能言諭的喜悅」,曠野教父和教母稱之為「淨煉境界」(aparheia) 或「純淨之心」(purity of heart),是走進「天主的國」(Kingdom of God) 的先決條 ,是處身於天主的臨在:“曠野”教父尋求最重要的是在基督內自己真實的自我。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不得不對在「俗世」(‘wala’) 的社會性強制的、完全虛假、正式仿製的一切,予以拒絶。<摘錄自湯瑪斯.弁敦〔曠野的智慧〕(Thomas Merton: The Wisdom of the Desert>
我們‘在基督內真實的自我’因而向外閃耀,正當思想和感情的流動已經得到平見,正當自我的面罩和自我的假象經已除下,而情緒獲得情化之際。然後,我們就知道自己是「天主的孩子」,是以天主的「形象和肖象」形成的。這樣的平靜、這樣的幸福、這樣的平安和喜樂,同時也是完美的意識、超強的覺醒。然後我們「全然活着」(fully alive)。
從那裡流出最於階段的「純愛」(agape),是所有經驗最高超的一種,是一己與宇宙,以及天主無條件的愛,混然成為一體,這是所有世上能認知的形式和一切心靈的概念的提昇。本能上我們知道「天主沒有數量,也沒有外在的形式」,以及我們“充滿驚歎地看到我們自己的心神的光明,也知道這光明是超越們的心神,然而也是它的源頭(若望邁恩)我們超越了所有的分裂。我們知道,我們的心神,與聖神,合而為一。我們走進造物主和受生物之間的愛的川流。我們已抵達家鄉。
人必須首先被回復成本來的面目,因而,在他自己以內,猶如是踏脚石一樣,好能使他因此提昇,能夠堪當帶到天主面前。(聖奧斯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