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基督徒默禱簡介<觀眾主要屬於基督徒>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1月1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以下是為每週默禱小組舉辦的講座的建議,可供一系列講座內容,作為參考。每週聚會時簡介,最多不超過15分鐘。
- 簡要地介紹自己與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的關係。扼要描述你怎麼開始默禱。強調默禱是普世性的傳統,並非僅是一個東方傳法,但也植根于基督徒傳統內。於是帶領小組進入靜默片刻,然後開始閱讀一段適合的聖經章節,並作評論,確立默禱為一種祈禱之道,深深植根于基督徒傳統。舉例來說:瑪6:6內在靈修,少說話;瑪6:8信靠;瑪6:25棄絕憂慮、要正心等。
- 提出一個事實,請大家留意。在許多教派中,過分強調「做」:堂區活動、委員會等。要將「做」及「存有」的區分帶出。我們可能「做」得太多。提醒您的觀眾有關「瑪爾大及瑪利亞」的故事(路10,38-42),並強調在不同的時間,我們要扮演上述兩人的角色,但強調要「做」的質素,取決於我們的「存有」,即與我們自我達致和平,以及在內在存有中靜默,以便能聆聽他人的話。
- 介紹若望邁恩以及他師承若望格世安,重新興起屬於基督徒傳統的默禱。強調的是,所有基督徒,均能接受若望格世安是一位導師,活于基督宗教不同教派分裂多年以前。因此在大公合一精神下 ,默禱非常重要。這是基督徒一起祈禱的自然方式,反而文字及禮儀可能令我們分裂。深入的祈禱,顯示我們經已「在基督內合一」。「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瑪18:20), 默禱並不消除分歧,但我們將這些分歧,會有更溫柔及寬容的態度。透過尊重分歧及學習從「心靈」彼此寬恕,它可成為對原教旨主義的解毒劑。多元化及團結兩者不可或缺。在聖經瑪9:38-41的章節,耶穌流露容忍、尊重分歧。默禱是自我的「回家」,返回個人與基督、以及我們基督徒原來團結的關係。
介紹默禱是我們「祈禱環節」的失去的連結點。它在這方面,做到「完成」及「提升」的作用,而不是取代其他祈禱。默禱特別豐富了聖經頌讀祈禱。強調默禱是祈禱的元素,導致靜寂。我們不是與天主談話,及想著天主,而是我們的「『存有』與主同在,與在我們心內基督的臨一起,互相共融。靜寂是「以心神和真理的朝拜。」
本篤會會士文之光神父 摘錄自「基督徒默禱通訊」(1992)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