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香港分會)
每週教導 - 第二年度
51. 努力與恩寵
多默福音中的耶穌通過鼓勵我們理解他言論的教訓來指導我們,但同時明確地將救恩的責任放在我們自己的肩上。有趣的是,找到這些言論的真正詮釋類似於奧利振(Origen)所強調的,對聖經深層專注的閱讀,據他所言,是由默觀祈禱引領並輔助。這種對聖經文本的深刻而直觀的接觸,被推崇為是一種...
50. 多默福音
多默福音中耶穌的教導美好地表達了我們一直在談論的內容。它鼓勵我們向神聖現實和神聖智慧開放。福音中展現出的真正自我認識的方法是,於內在的靜默中真正聆聽他教導中的深層靈性之重要意義。他包含一切的恩寵為我們的努力提供支持。 多默福音是耶穌時代及隨後幾個世紀以來,仍然占主導地位的口...
49. 心理學和靈修學
我們一直在兩個層面上探索自我認識的重要性。首先,我們需要意識到自我的詭計,正如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所說, 「清理我們的感知之門」。我們注意到了自己和天主的各種形象,它們能在走向神聖的道路上阻礙我們。其次,我們需要記住,我們不僅僅是表面的自己;我們對自己...
48. 靈修路上的圖像障礙
我想再列舉幾個在靈修道路上,天主的形像作為阻礙的例子。 如果我們被「天主」,「聖父」撫養長大,而我們對自己父親的經歷遠非滋養-我們感到被拒絕,被批評,被虐待-這種形象將無法給予我們放下並進入靜默所需的信任。天主不僅會讓人感到恐懼和迴避,而且我們的自我形像也將完全不值得天主關...
47. 因宗教條件而抵抗
我們的宗教培養形成了我們作為天主肖像的繼承,這很可能在靈修道路上進一步阻礙我們。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對天主的觀念不僅受到社會和文化因素的形成,而且由於我們的條件,恐懼,希望和需求而扭曲。它們通常是我們早年幼儿期的產物,與我們的態度有關,尤其是對父母和老師們。所有圖像都是「自我...
46. 穿越未滿足需求的抵抗
我們還需要意識到,我們的「自我」將通過播放舊情緒化的「未滿足需求」的錄音帶,並協調它們帶有缺陷的自我形象,來試圖在默禱的靜默中阻止我們。如果我們 「愛」 的需求未被滿足,或者我們只經歷過有條件的愛-愛是對良好行為的獎勵-我們可能很難想像無條件之愛的天主,對我們無條件的愛。...
45. 自我的抵抗
我們已經看到了艾瓦格略如何說所有魔鬼源於我們的恐懼,我們無法生存的恐懼,實際上是我們對死亡的恐懼。我們開始默禱 「自我」 ,生存之王和女王的那一刻,成為行動。它不喜歡我們進入靜默的境界,在那裡我們將遇到「自己」,即內在的基督,因為它將失去對我們的完全控制。它是生存專家,是我...
44.「邪惡」的思想
艾瓦格略對人類思維的運作有深刻的心理學洞察。事實上,此周密並經仔細查考過的思想的洞察之呈現是改變和轉換的本質,直到19世紀才由弗洛伊德和榮格重新發現。現在,這是大多數心理治療師和分析人員普遍接受的假設。許多艾瓦格略的言論出現在現代心理治療手冊中是再相稱不過的了。...
43. 情感的重要性
我們已經看了艾瓦格略強調要意識到我們的「魔鬼」是什麼,識別它們,承認它們並因此而剝奪他們的力量。他談到了「淨化情感」:淨化情感並將其轉化為神聖賦予能量的原始狀態:「禁慾的生活是清潔靈魂情感部分的靈修方法。」 重要的是要牢記艾瓦格略是在談論「淨化」情感。我們需要淨化是那些因「...
42. 走向自我認識的默禱之路
根據艾瓦格略的說法,識別我們個人「魔鬼」的方式是雙重的:通過祈禱/默禱以及通過努力達到自我認識和自我覺悟。「觀察思想」在這裡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有任何隱修士(人)希望對一些更兇猛的惡魔採取估計量,那麼,讓他保持對自己思想的觀察...讓他很好地註意他思想的複雜性,……由魔鬼所...
41. 我們的魔鬼是什麼?
我們考察了艾瓦格略將靈修生活分為「實踐」(praxis) 和「理論」(theoria)。讓我們再花一點時間專注於「實踐」。我們一定不要忘記,我們的靈性成長同時依賴於恩寵和努力。恩寵對艾瓦格略至關重要,但努力也很重要。在他的教導中,這十分需要在他的時代背景下去看---公元第四...
40. 默觀自然和靜默祈禱
艾瓦格略通過聖經,自然和純潔的祈禱而接近天主的理想是沙漠教父/教母生活的根本:「那個時代的一位智者去找聖人安多尼,問他說:『父親,當您缺少了可以給予慰藉的書時,您能快樂嗎?』安多尼回答說:『我的哲學家朋友,我的書是大自然的萬物;當我想閱讀天主的話語時,這本書總是擺在我面前。...
39. 人類聖召
艾瓦格略龐帝古斯,最初是公元四世紀時建立的「東正教」教會的一個成員。他為標誌著早期教會的所有辯論做出了熱情的貢獻,這些辯論基本上是關於耶穌的真實身份以及他的生活和教導的意義。隨後,由於個人原因,他離開了俗世生活,成為了一位深受歡迎和尊敬的「沙漠教父」,一位真正的「阿爸」。他...
38. 誦讀福音
奧力振是公元二世紀的本地亞歷山大人,對希臘,猶太和基督宗教的學問受過良好的教育。 17歲那年,他被任命為亞歷山大要理學校的校長,繼任克萊孟。他是一位非常有天賦的學者和富才華的教師。 在他最重要的著作《第一原則》中,他系統地概述了一種緩慢,深刻和專心的閱讀聖經方式。...
37. 耶穌,是人又是基督
我們在默禱中遇到的耶穌與我們在聖保祿書信中所經驗到的耶穌相同,即復活的基督。聖保祿對耶穌的生平或他的教導一概不予報導;福音中的任何地方也沒有真正嚴格的傳記記載。初期教會的所有人都知道耶穌是誰;他們不需要這些細節。他們選擇了一些耶穌生平中的情節,以幫助他們向周圍的團體分享對耶...
36. 時間的奧秘
「在我看來,我們最終必須超越所有形式的思想,甚至超越三位一體,道成肉身……所有這些都屬於標記的世界—天主在人類思想中的顯現—但是天主和真理自己,超越所有形式的思想。」(貝德.葛立費,本篤會) 我們必須接受,我們無法用理性的思想,以文字和圖像來捕捉我們的真實本質或天主:「他/...
35. 從無知到知識
通過默觀地閱讀耶穌在多默福音中的教導,即「聖言誦讀」,結合默禱和默觀的祈禱,我們被引導去看見真正的現實。我們體驗到,在我們的本質裡,我們已經通過寄居在我們心中的基督之意識與神聖合一了。但是耶穌十分留意到我們的困難:「聖父的天國擴展在全地,但人們看不到她。」因我們聚焦於物質身...
34. 內在的基督
我們一直在研究大腦如何成為天賜的美麗工具,它使我們能夠適應不同的現實。這種不同的感知方式,即皈依,可以通過忠實地默禱,將所有心愛的專注力都集中在我們的短誦上而逐漸產生。恩寵的運作突顯了我們對道路的奉獻和熱誠。但是,它也可以如一個被恩寵充滿而發生的突然並獨特的事件。...
33. 與生俱來去經驗高層的意識狀態
我們研究了專注力在逐漸意識我們真正的身份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但是,另有一種藉著集中專注力而進入運動狀態的過程;我們大腦的各個部分是有活性的/無活性的,從而使我們對現實有了新而更真實的覺察。 Shanida Nataraja博士解釋說:...
32. 專主力的角色
「為了進入與聖言居在我們內這份神聖及神秘的共融,我們首先要有勇氣越來越寂靜...一份我們必須聆聽、集中及專注的寂靜。」《沉入靜默》 若望邁恩在這裡引起我們對深層聆聽的注意,持續的專注力。單點集中式的專注力對我們的大腦功能有強烈的影響,大腦允許我們接收並調整到現實的不同水平。...
31. 默禱對健康的影響
這些「每週默禱教導」的一名讀者曾經詢問我們,為何我們的團體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強調默禱對健康的益處。文之光神父綜合了這樣的答案:「從靈修的角度,你先二要放鬆自己從而開始默禱,而非純粹以默禱來放鬆自己。」《耶穌︰內在之導師》(Jesus, the Teacher Within)...
30. 行動與臨在
默觀可以引領我們更全面地看事物,但如果欠缺行動,還是未夠的。在路加福音 (路10:32-42) 有關瑪利亞與瑪爾大的故事中,說明了整合行動與臨在的重要性,以及行動與默觀之間的關係。瑪爾大代表了我們每天活躍及繁忙的生活,包括工作、朋友、款待別人等。當有人正在留心傾聽一位鍾愛的...
29. 放鬆身體
我們生活在一個沉迷於成就的世界。甚至默想也經常被看作一種純粹優化我們大腦功能的方法,好讓我們在物質世界裡更加成功。你只須要隨便進入一間書店,在「自我增值」的書架上,很容易便可以找到很多關於如何以默想提升你的健康、身體、腦筋的書籍,藉此增長你銀行戶口的結餘。...
28. 對近人的愛
沙漠教父和教母認為,人際關係正是生活在基督臨在的基礎。教父 John the Dwarf 說︰「房屋並不是由上而下建造出來的。你必須由根基開始,才得以向上。」他們問他:「這是什麼意思呢?」他說:「那根基就是我們要贏取得來的近人,就是從這兒開始。因為基督的一切誡命也是根據此根...
27. 憐憫
若望格世安 (John Cassian)的作品,以四世紀基督教派沙漠教父教母的教導作根基,也成為了基督徒默禱的基礎。我們的始祖若望格世安,在他的作品 “The Conferences” 中,特別是第九和第十章,為我們重新發掘了這種祈禱方式。...
26. 有關祈禱
如同克來孟 (Clement) 一樣,早期教父奧力振 (Origen) 曾接受過希臘,猶太及基督教派的高等教育,並清楚看到這些不同智慧之間的關係。有如文之光神父所說︰「基督宗教是以猶太及希臘宗教作根源的一種歷史現象,這些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人類最初期的宗教意識。所有宗教未必能...
25. 沒有思想﹐沒有影像
在上週的「長青哲學」中﹐我們看到內在的寂靜及獨處﹐配合如默禱的默觀修練﹐能帶領我們發掘我們伕信仰的重點﹐甚至是所有智慧傳統及宗教的共同核心。雖然在經驗的層面﹐不同宗教也有著很多共通點﹐但在理論及神學層面﹐卻有著主要的差異﹐因為當我們傳譯這些經驗時﹐被不同文化及社會體制所影響...
24. 長青哲學
「真我」”self” 與「終極現實」”Ultimate Reality” 融合的可能性已在「長青傳說」(“Perennial Philosophy”)* 中詳細表述﹐當中包括世界上各偉大宗教及智慧傳統的共通點。值得留意的是﹐這哲學的共通點強調屬靈經驗的真正實踐﹐而非神學或宗...
23. 神恩的禮物
靈性的轉化是我們不能控制的。這種意識上完全的改變﹐不能以任何方式爭取得到,只能夠是一份神恩的禮物。雖然靈性之旅經常是以循序漸進的步伐發生﹐就是首先使身體安靜下來﹐然後到思緒﹐使心靈可以被觸動﹐但我們並不是逐步的進入每一個階段﹐而是同一時間不斷重疊及深化不同的層次﹐在我們的修...
22. 逃避的策略
如果我們沒有把默禱當作一種祈禱﹐一種靈性的修練﹐而以為只是一種放鬆減壓的方法﹐甚至只是讓我們逃脫到幻想世界中﹐那麼我們或許花上好幾年的時間﹐也不會幫助任何覺醒或轉化的發生。其實﹐「自我」(“ego”) 只會阻礙我們的進度﹐而且只會加深我們對自己及其他人的錯覺。不但沒有幫助我...
21. 自我意識與自我認識
透過真正的自我認識而獲得的洞察力是多麼的重要﹐歷史上的靈修大師及哲學家也是這樣建議︰「人要認識自己」。我們不但要認識自己的「自我」(“ego”) 及它的動機﹐這可以為我們帶來改變的機會﹐我們也要認識「真我」(“Self”)﹐覺醒我們整個的存有﹐及在我們內神聖的那位。「當你了...
20. 語言的力量
他還說:「吃肉喝酒總比惡意中傷弟兄好。」(Abba Hyperechius) 說三道四和誹謗別人總是不被認同﹐因為這是判斷別人的一部份。但還有另一原因︰沙漠隱士相信語言的力量可以醫治人﹐也可以為人帶來傷害。我們要知道在第三世紀時﹐大部份仍然是口傳的文化。話語被認為是很有影響...
19. 有關批判
沙漠教父教母把他們的生活和祈禱建基在耶穌的教導上。真福八端是他們的誡命。他們個人體驗到生命中最困難的事情就是不要判斷他人。因此﹐他們把耶穌的山中聖訓 –「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牢記在心中。我們在「沙漠教父的話」(Sayings of the Desert...
18. 憤怒
在不同時期的沙漠教父教母和神秘主義者也指出﹐信實地持守單一專注的默禱能打開我們更廣闊的意識。然而﹐開始時﹐我們首先要留意自己受傷的自我﹐以及它如何習慣性地阻礙我們對基督臨在的屬靈意識。我們注意到自己對情緒上的刺激如何不假思索地作出反應。此外﹐我們經常忘卻了背後導致這些反應的...
17. 謙卑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從來不重視謙卑的美德。相反﹐自我主張,過份自信﹐物質上的優勝﹐名望和別人的尊重卻被推祟。我們甚至把謙卑等同於屈辱。有誰會喜歡受屈辱呢? 但對於沙漠教父教母來說﹐謙卑從來不等同屈辱; 它是一種基本的存在方式。聖本篤同樣認為謙卑是其中一種主要的美德。他所指...
16. 什麼是神秘主義
這一系列書信的背景是來自神秘主義傳統的教導。我們已經聽過一些曠野中的智慧﹐現在我們會繼續看看往後有關神秘主義經過不同世紀直到現在的教導。 但是什麼是神秘主義呢 ? 神秘主義與現在的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 神秘主義是一個現代詞彙。初期基督徒沒有用上這個術語﹐他們只以神秘來形容...
15. 不同種類的祈禱
在若望格世安的「演說9」(‘Conference 9’) Abba Isaac, 其中一位沙漠教父﹐開始教導格世安及他的朋友Germanus 關於祈禱。他首先強調有不同的祈禱方法存在 : 「宗徒 (聖保祿) 提及四種祈禱的方法 :...
14. 東方與西方的基督宗派
基督徒默禱最鼎盛的時期在埃及,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沙漠一帶持續了兩個世紀之久。在五世紀初﹐把它帶到西方的是格世安。在415年, 他在馬賽創立了兩所修道院﹐一所為男性修道人﹐一所為女性修道人。在他的修道院和其他地方的演說中﹐他把自己的知識和與初期在沙漠的基督徒團體的經驗﹐特別是...
13. 基督徒默禱的根源
我們一直在探討默禱的基本元素。一切元素也是根據初期教會及沙漠教父教母的訓導, 特別是艾瓦格略 (Evagrius) 的教導。他是格世安的老師﹐也是其中一位最具影響力的沙漠教父。但究竟是什麼令初期基督徒在四世紀時走到曠野裡去呢 ?...
12. 把你的思想放在天國
我們一直在關注不同範疇的重要性﹐包括專注著自己的真我﹐在我們內的神聖火花﹐悔改的重要﹐謙卑和淨化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情緒 : 「返回自己的內室看看﹐如果你還沒有看到自己是美麗的﹐那麼﹐想像一個雕塑家希望美化一個雕像﹐他會鑿掉一部份﹐平齊另一部份﹐使某一點平滑﹐另一點清晰﹐直到...
11. 淨化情緒
我們已經看到了悔改和謙卑的美德對我們靈性成長的重要性。但有些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情緒,往往阻礙了任何進一步的進展。四世紀一位傑出的沙漠教父艾瓦格略 (Praktikos Evagrius)﹐也是格世安的老師﹐他引述如何處理這個主要的困難 :...
10. 更深層次的意識
14紀神秘主義者世艾克哈大師 (Meister Eckhart) 比初期基督徒更前瞻性地表達這個思想 : 我們是有可能真正認識天主﹐甚至在今世已經可以達致與天主完美的結合。因為「靈魂內有著一樣東西﹐是與天主緊扣著﹐是與衪一起﹐不單是聯合在一起....而是一體﹐以及純潔的結合...
9. 處之泰然和神聖的愛
悔改的美德幫助我們意識到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感 ; 它能引領我們達致謙卑,因為我們越來越意識到我們要倚靠天主﹐而且沒有基督的助佑﹐我們什麼也不能作。承認我們的創傷﹐這治癒的洞察力﹐讓我們邁向更加和諧和平衡的情緒狀態。此外,當我們知道儘管我們犯錯也仍然被愛,...
8. 皈依
「皈依」“Metanoia”是一個與“眼淚的禮物”和“悔改”互相聯繫的狀態,而這狀態也可以孕育出聖德。它的起源來自兩個希臘詞‘meta’ 和‘nous’. 字首的 ‘meta’, 意思是超越, 也意味著改變。至於 ‘nous’ 是指「智力」, 不是理性思考的智力,...
7. 眼淚的禮物
我們靈性之旅的目標﹐基本上與沙漠教父教母所表達的大致相同 : 「曠野教父尋求最重要的是在基督內自己真實的自我。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不得不對在俗世 的社會性強制的、完全虛假、正式仿製的一切,予以拒絶。」(湯瑪斯.弁敦 Thomas Merton)...
6. 服從
本篤會的第一個誓言是「服從願」。「服從」 ‘Obedience’這個字來自拉丁文 ‘ob-audiens’, 意思是「專心聆聽」。在曠野的基督徒﹐他們服從﹐專心聆聽天主﹐聆聽誡命﹐即真福八端﹐聆聽他們的長上﹐靈性的父親母親 :...
5. 工作與祈禱
工作與與祈禱是沙漠教父教母建議我們達致不斷祈禱的方法:「他不斷地祈禱﹐把祈禱與必要的職務﹐及必要的職務與祈禱﹐融合在一起。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實際地滿全不斷祈禱的誡命。它包含了把整個基督徒的存在集結成一個偉大的祈禱。我們所習慣稱作的「祈禱」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奧利振 –...
4. 成就還是恩賜 ?
上星期我們已經談論過「惰性的魔鬼」。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其中一個可以戰勝這個「魔鬼」的方法就是通過對默禱/祈禱的堅持,但這是困難的。就連曠野的聖安多尼,他是四世紀沙漠教父教母的榜樣,也面對同樣的問題 : 當聖潔的安多尼在曠野的時候,他被惰性困擾,被許多罪惡的思想攻擊。他對天主...
3. 堅毅
與本篤會的「歸化願」一脈相連的是「恆常願」。聖本篤很明瞭, 在靈性旅程上持續皈依的需要, 就是不斷在祈禱中轉向神聖的那位, 這是既困難, 而且往往令人沮喪的過程。因此他強調「恆常」的聖德, 他的意思是, 堅毅的素質比什麼也來得重要, 就是札根於傳統及修練之上。...
2. 改變
聖本篤把歸化看作一個持續的過程。在祈禱/默禱及每天與他人交往時, 我們需要不斷地把我們的注意力指向那「高等現實」(Higher Reality)。但轉向某事也意味著要從另一些東西轉身離去。我們需要把我們的焦點, 由我們生命中外在的事實, 轉移到內在的真正自我,...
1. 歸化
本篤會修士 , 修女及在俗修士會發三願 , 承諾以自己的生活實踐本篤會規 , 包括「聽命願」 , 「歸化願」及「恆常願」。 讓我們首先看看第二個誓言 – 「歸化願」。根據本篤會的傳統 , 「歸化」的意思是指在生活中及人與人之間相處中 ,...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