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更深層次的意識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3月1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14紀神秘主義者世艾克哈大師 (Meister Eckhart) 比初期基督徒更前瞻性地表達這個思想 : 我們是有可能真正認識天主﹐甚至在今世已經可以達致與天主完美的結合。因為「靈魂內有著一樣東西﹐是與天主緊扣著﹐是與衪一起﹐不單是聯合在一起....而是一體﹐以及純潔的結合。」亞維拉的聖德蘭在 《靈心城堡》談及過有關靈性婚姻的第七層居處﹐有如一個永久合一的狀態﹐超越一切的喜悅。現代的神秘主義者稱之為合一的意識。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與神聖的相似性一直被基督宗教所接受 – 靈魂就像天主的一面鏡子 – 但完全的等同卻經常受爭議。然而﹐我們在「多默福音」中聽到 : 「從我口裡喝的人就會變成像我一樣; 我也會成為那人﹐而那隱藏的東西將被揭示給他。」能夠意識到與那「真實」根本的合一﹐和所有人類及受造物與那神聖的能量和意識的互相聯繫﹐也是耶穌與宗徒臨別時的祈禱 : 「我不但為他們祈求,而且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而信從我的人祈求。願眾人都合而為一!父啊!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就如你在我內,我在你內 … 」(若17:20) 當我們記起自己的真正身份, 在直覺的層面上「知道」和「看到」, 我們便「完全一致地看事情」: 「以我的視野看天主﹐也是天主看我的視野。我的眼睛與天主的眼睛也就是同一雙眼睛﹐同一的視野, 同一的知悉, 同一的愛。」(艾克哈大師Meister Eckhart)
是共融還是真正的合一? 葛里芬傅斯 (Bede Griffiths) 解釋得很漂亮 : 「毫無疑問﹐一個人失去了所有與那唯一的分離感﹐而體驗完全的合一﹐但這不代表那人不再存在。就如在大自然界, 每一個元素也是那唯一「真實」的獨特反映﹐所以每一個人是在宇宙中獨特的意識核心。」(Bede Griffiths ‘The Marriage of East and West’) 在某些短暫的時刻﹐當我們捨棄了表面的自己﹐我們會真正意識到我們永恆自我的美麗。我們需要走向這更深層的領悟 : 「我們不可以用雙眼觀看﹐而是要合上眼睛﹐與另一位交換視野。我們一定要喚醒這知覺, 雖然每個人也擁有這知覺﹐但只有小數人曾經真正用過。」(二世紀哲學家和神秘主義者 Plotinus*) 除非我們學習怎樣使用這兩個不同層面的知覺, 否則我們不能夠領略到我們真正是誰, 即是那永恆的承傳。
但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如何把這兩種存有調和 : 「當我在神聖中休息後﹐回到智力推理時﹐我對我如何回來感到困惑。」(Plotinus Ennead 4.8.1) 在這深切的經驗後﹐我們會對世界感到陌生﹐然而﹐我們必須把這些經驗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可以如何做到這一點?艾瓦格略 (Evagrius) 和普羅提諾 (Plotinus) 也給我們同一樣的忠告, 就是實踐德行﹐即透過捨棄自我的慾望淨化個人的情緒, 而最重要的就是透過默觀。
這兩種修練有助於保持神秘經驗和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繫。
* 普羅提諾Plotinus極大地影響了早期教父﹐以及往後的聖奧斯定, Dante, 艾克哈大師Meister Eckhart, Henri Bergson 和 T.S.Eliot.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