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時間的奧秘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4月5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在我看來,我們最終必須超越所有形式的思想,甚至超越三位一體,道成肉身……所有這些都屬於標記的世界—天主在人類思想中的顯現—但是天主和真理自己,超越所有形式的思想。」(貝德.葛立費,本篤會)
我們必須接受,我們無法用理性的思想,以文字和圖像來捕捉我們的真實本質或天主:「他/她……超越了所有言語,超越了每個概念,超越了一切思想……他/她是高於時間和空間之上……只剩下你純淨的存有概念,使你最接近天主。」(第二世紀的亞歷山大城的克來孟) 神聖現實不僅超越了所有的思想,而且也超越了我們普通的時間觀念。有時在默禱中,我們對時間會有不同的經驗。在你的默禱小組中有人可能會質疑:「我們真的默禱了半個小時嗎?」Shanida Nataraja博士在先前的信中解釋說,默禱會關閉我們的普通時間感和空間感;時空界限消失了;會有一種永恆和連通性的感覺。
當我們結束默禱之後,我們的普通思維接管,正常的時間又出現了。但是,什麼是時間?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許多智者和神秘主義者的注意。他們強調時間,過去和未來是我們理性思維的產物。這不是整個宇宙所不可或缺的永久特性。愛因斯坦在他的理論中清楚地表明了時間的相對性。第四世紀的聖奧斯定也為我們闡述了此問題:「那麼時間究竟是什麼? … 什麼是過去和將來? 它們真的存在嗎? 既然過去已經不在﹐將來尚未來到﹐則過去和將來這兩個時間怎樣存在呢﹖現在如果永久是現在﹐便沒有時間﹐而是永恆。」(聖奧斯定《懺悔錄》十一章,17節)
唯一具有真實存在的時間是現在,但即使在那兒,聖奧斯定也提醒我們:「有三個階段或時間: 過去事物的現在,現在事物的現在,將來事物的現在. . .記憶. . .直接感覺. . .期望。」(聖奧斯定《懺悔錄》十一章,26節)
他提到專注力的品質是與“當下事物的現在”相連的。對短誦的關注力使我們的思想留在當下。我們拋棄了過去的思想和記憶。它們只是我們對過去事物的感知。它們不一定是真實發生的情況的圖像,而僅僅是我們認為發生的事情或我們希望發生的事情的圖像。我們也放開對未來的期望,希望和恐懼。它們也沒有現實依據;它們只是我們的思想,幻想和妄想。
我們只有在當下才成為真正的自己。
正如T.S.艾略特如此精美地描述:只有在當下,永恆的神聖現實才與時間相交。
「人們的好奇心總愛探究過去和未來,
而且在這方面鍥而不捨。但是領悟那無始無終與時間的交叉點,
卻是聖者的職業——
就我們多數人來說,我們有的不過是被我們虛度的瞬間,
在時間之內和時間之外的瞬間。
而一無所聞的音樂,但是只要樂曲餘音未絕,
你就是音樂。這些不過是暗示和猜測,
暗示後面跟著猜測;
其餘就是祈求,遵奉,修持,思索和行動。
而正當的行動也不受過去與未來的約束。 」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