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憐憫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3月2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若望格世安 (John Cassian)的作品,以四世紀基督教派沙漠教父教母的教導作根基,也成為了基督徒默禱的基礎。我們的始祖若望格世安,在他的作品 “The Conferences” 中,特別是第九和第十章,為我們重新發掘了這種祈禱方式。
沙漠教父教母的一切靈性修練中,最大的美德莫過於憐憫;唯有增進對他人的愛,才是靈性成長的最有效標記。當若望邁恩被問到我們應如何準備默禱,他的回答是「以許多的善行」。最終,我們所著重的,不是怎樣默禱,而是怎樣去愛。
沙漠曠野的生活方式最終可以把人轉化,轉化成愛的火焰︰「教父洛特往見教父若瑟,跟他說︰「我留在我細小的房間,作少許齋戒,祈禱﹐默想,生活在平安之中,盡可能潔淨自己的思想。我還可以做什麼呢 ? 」於是,老年人站起身,伸手向著天,他的手指像成了十盞火焰的燈,然後對他說︰「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成為一切火焰。」天主,神聖的能量,就是愛。默禱引領我們經驗這份在我們存有之內深厚的愛,我們也將被此轉化。
一切教父教母的言行,也是出於他們對仍被「魔鬼」所困擾的人一份憐憫之心 – 「一位弟兄問教父 Sisoes︰『教父,我跌倒了,我應該做什麼呢?』老年人回答︰『再次站起來。』弟兄說︰『我站起來,又再次跌倒。』老年人續說︰『一次又一次再站起來吧!』弟兄說︰『直到何時?』老年人回答說︰『直到你被美德或罪惡所佔據唯止。」
他們另一個憐憫的標記,就是拒絕判斷別人。我們習慣判斷自己,其實很明顯是欠缺憐憫之心。唯有接受自己,包括所有缺點,我們才能真正接受及愛他人。
因此,憐憫之心是他們及我們修練的真正基礎﹐也是果實。人們甚至認為﹐它比祈禱還要重要︰「當我們祈禱時,有機會有一些弟兄來找我們。我們便需要選擇,是否中斷我們的祈禱,還是拒絕接見我們的弟兄而令他們失望?但愛比祈禱更偉大。祈禱是很多美德的其中一種,但愛包括了所有。」(約翰·克利馬科斯John Climacus)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