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誦讀福音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4月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奧力振是公元二世紀的本地亞歷山大人,對希臘,猶太和基督宗教的學問受過良好的教育。 17歲那年,他被任命為亞歷山大要理學校的校長,繼任克萊孟。他是一位非常有天賦的學者和富才華的教師。
在他最重要的著作《第一原則》中,他系統地概述了一種緩慢,深刻和專心的閱讀聖經方式。
他強調說,閱讀聖經有四個層次。他首先向我們指出了閱讀聖經的第一層次:從字面上看文本,專注於表面意義,這本身有它的重要性。但他強調,我們需要超越已讀內容所隱含的道德觀念。此後,他鼓勵我們走得更遠,注意這段話的寓意。反過來,這最終將使我們面對給定文本的精神。自奧力振以來,這種與聖經互動的方式之訓練就被稱為「聖言誦讀」(Lectio Divina) 。
根據奧力振的這種深刻的讀經方式的真正意義,在於它可以引致突然的洞察力;實際上,它可能引導我們與復活的基督,與聖言相遇,這是一次真正的神秘經驗。無疑地,此相遇對個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變了他們對現實的看法。我們將在更深層次上了解耶穌是誰,他對我們和整個人類的意義。我們閱讀的內容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耶穌的本質,而且經文的共鳴也突顯了阻止我們實現自己本質的原因。通過這種對聖經的真正理解,最終引致我們與真正的“自己”和內在的基督的共融。
在本篤會的傳統中,這種與聖經的互動方式遵照著一條清晰的道路。首先是誦讀 (lectio)。在聖本篤的時代,這意味著於服務期間聆聽一段被宣讀的文本;因個別的隱修士或隱修女可能沒有能力閱讀。之後就是反省 (meditatio) ,意指個人獨自品嚐文本的時間。個人對文本的共鳴可能會引致自發的祈禱 (oratio),而這種經驗又可能會引致深層的默觀祈禱。
這種訓練正如從前,對現在的我們同樣有效。默禱通常會引致我們以更深刻的方式閱讀聖經,進而引致對自我的認識,對基督的認識和一個更深層的轉化生命的祈禱成果。文之光神父在《耶穌,內在之導師》說:「默禱不僅是指純粹祈禱的工作,還包括它所驅動的整個自我認識的生活領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