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穿越未滿足需求的抵抗
- WCCM Hong Kong
- 2010年4月15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我們還需要意識到,我們的「自我」將通過播放舊情緒化的「未滿足需求」的錄音帶,並協調它們帶有缺陷的自我形象,來試圖在默禱的靜默中阻止我們。如果我們 「愛」 的需求未被滿足,或者我們只經歷過有條件的愛-愛是對良好行為的獎勵-我們可能很難想像無條件之愛的天主,對我們無條件的愛。 「自我」嘲笑我們:你知道你不可愛!你還不夠好!這是給別人的,不是給你的!默禱是建基於與神聖之間的信心和信任的心愛關係。我們的不堪當之情可能使最初進入這種關係時富於挑戰。
如果我們的「安全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這很可能會導致要控制默禱經驗的強烈願望。我們擔心失去控制-控制等於安全感-因此「自我」使用這一特殊弱點:你確定這是個好主意嗎?你將無法控制!你不害怕嗎?默禱所需的「放下」一開始可能會帶來令人難以置信的威脅,並可能引起恐慌感。接受我們在神聖之深愛擁抱中是安全的,需要相當總量信心的飛躍。
如果對「尊敬」的需求是我們的驅動力,這會使我們過分強調地位和名聲,那麼考慮做一些「非正統」的事情,甚至是「反文化」的事情,例如默禱,可能不適合被接受和尊敬的真正需求。
如果我們不覺得自己被重視,如同我們早年的生活模式以被忽視為特徵,我們的意見未被詢問或從未被採納,那麼相信我們自己內心的聲音和信念,將是一個真正的問題。
前進的路是提醒我們自己,所有這些情緒都是基於我們過去形成的有條件的態度。因此,我們可以學習去關閉錄音帶,不聽那些來自「自我」過時的和虛假的信息。我們的短誦可以是:「那是曾經,這是現在!」
渴望超越我們的表面自己來經驗現實並非來自「自我」。而是我們意識之更深層次的無意識方面,即我們的「自己」,它是具有吸引力的力量。更深層次的「自我」的牽引力使我們在「自我」的日常現實之外尋求真正的意義:「在我下半生的所有診斷過的患者中,也就是說,在35歲以上的人群中,沒有一個人的問題不是在生活中尋求宗教願景為最後憑藉的。」(榮格《尋找靈魂的現代人》)榮格與那些問題已經發展為神經症的人們打交道,但他的聲明對我們所有人都準確適用。考慮到神經症變得如此嚴重需要時間來尋求治療,這種對缺乏靈性價值的意識比我們假定的要廣泛得多。榮格在他生活的時代談論「宗教願景」,但我們現在遇到的是一種靈性上的飢餓,它是我們對神聖現實之愛的回應,無意識地吸引並激發著我們。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