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默禱適合所有人嗎?
- WCCM Hong Kong
- 2015年2月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人們經常問這個問題,默禱是否適合所有人。我們需要以阿伯特·查普曼 (Abbot Chapman) 為指導,他說:「盡你所能的祈禱,而不是以你所不能的。」 有不同且同等有效接近神聖的途徑。「九型人格」強調不同個性的人需要特定的環境來祈禱,並且與最適宜的特定祈禱方式相關。默禱只是與神聖保持聯繫的一種方式。它不是唯一的方法。
在基督徒傳統中,它被認為是一個加深和完善整個祈禱靈性訓練的互補方面。文之光說道:「默禱是當今許多基督徒們生活中缺失的層面。它不排除其他類型的祈禱,而確實加深了對聖事和聖經的崇敬。」
有時,操練者只有在由經驗豐富的靈性指導/默禱者或心理治療師的陪同下,才可能進行默禱。我認為這對於患有嚴重臨床抑鬱症或嚴重神經衰弱症的人是可取的。他們的意識已經被各種情緒所淹沒,深一層情緒的浮出可能會傾倒其平衡,除非有人幫助他去理解處理這些情緒的進程。那些在多重人格失序中遭受自我遺失或自我意識嚴重分裂折磨的人,應被建議尋求精神病學的幫助,以作為其陪伴者來進行默禱。
默禱是一種靈性訓練,如果認真實踐會引致意識和整個人的轉變,其是一條對自己,他人以及超人的神聖現實之更深理解的靈性途徑。只有將其作為一種靈性訓練來加以實踐,它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從生活在表面的人變成圓滿活力的人,不淪為我們表面紛擾和情緒的犧牲品。這就是耶穌話語的意思:「我來是為了使他們擁有生命,且擁有圓滿的生命。」
如果不認真和忠信地遵循此訓練,則其效果只是生理層面的,正如以下示例所表明:禪宗有兩種傳統,一種是臨濟宗,其面向房間的中心;另一種是索托宗,其面對著牆。有一個故事:一位訪問日本的禪宗禪修者進入了一座寺廟的冥想大廳。他坐下來,面對中心,舒服地坐下來,摘下了他的眼鏡,過了一會兒才意識到自己正面對著錯誤的方向,就迅速轉向了牆壁。他在設定好的時間段裡深度的冥想,當鑼聲響起時,他為自己而感到欣慰,便站了起來,於是他踩到了自己的眼鏡,破口大駡!
我不能足夠強調靈修,倫理和情感發展並存的重要性。在默禱中獲得的覺悟必須引致對於改變的真實意願。否則會導致一種危險的不平衡。我們經常聽說靈性上-我會說心理上-成熟的導師有品格上的缺陷嗎?
真正的默禱不是以成就為導向的,甚至不是為了健康利益。努力實現和願意進行任何形式的努力都將我們連接到表面思維和「自我」的領域。只有當我們「放下」我們習慣性的表面自我,即我們認為我們是誰,當我們不再執著於成就和慣常的運作方式時,轉變才會發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觸及更深的自己和更深的現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