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多默福音和自我認識
- WCCM Hong Kong
- 2015年4月1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多默福音強調要按照現實的原樣來看待它,我們需要放下「自我」未經淨化的一面,錯亂的驅動力/欲望,它是我們的生存需求,培養和環境的產物。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對自己的虛假形象,我們的「人物角色」,「自我」面具和「外衣」:他的追隨者說,「你何時會顯現給我們,我們何時才會看到你呢?」耶穌說:「當你脫光衣服而不會感到羞恥時,你像小孩子一樣把衣服放在腳下踩踏,那麼你就會看到永生者的孩子,而你不會感到害怕。」我們需要透過這些虛假的形象去看,並使自己超脫它們。這與耶穌在對觀福音中所講論的並沒有什麼不同:「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即「自我」的幻想)。」只有這樣做,我們的本質才能被揭示出來。
一旦我們突破了「自我」的約束,我們將獲得自由,不再被監禁。我們需要雙重的理解:首先,我們的「自我」和存有的表面部分的運行方式,其次是對我們本質存有的真正自我認識:「當你認識自己時,你就會被認識,並且你將瞭解自己是永生之父的孩子。但是,如果你不認識自己,那麼你將生活在貧困中,而你將是貧困的。」僅僅生活在「自我」所杜撰的現實中,就是生活在表面的錯覺中 – 這是我們真實存有的貧困。救恩不是以成為光明之子的角度來看,而是對這一事實演變性的覺察。此外,耶穌的教導肯定了我們這樣做的能力:「找的人必會找到」。
當時,大多數的諾斯底派作家都是深度的二元論者:人們經常將世界視為威脅,誘人且根本上是邪惡的。相反,多默將其視為彌漫著神聖之光的,因此它本質上是善的。因此,不僅我們,而且所有的創造物都被光明所注入並內含於其中:「耶穌說,『我是照耀萬物的光。我是一切:一切都從我內而來,一切也都歸向我。劈開木柴;我在那裡。舉起石頭,你也會找到我。』」在早期的基督徒神學中,基督被視為是創造的初果,即存有的基礎,所有的創造物都藉著祂和聖神的幫助而得以被天主塑造。
耶穌曾分享天國和天主的臨在就在此地和此刻的資訊。我們要看到天國,不僅需要放下虛假的表面自我,還需要意識到「自我」對物質世界的依戀永遠無法使我們擁有持久的幸福或安全感。我們和世界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過去;因此,它是一具「屍體」。「耶穌說,凡是認識這個世界的人就是發現了一具屍體,而發現了這具屍體的人,這個世界都配不上他。」 (「猶太人讚美某人時會說「這個世界都配不上他」)。
在這些言論中,耶穌不斷地將門徒們的注意力從外在現實-尋找一個地方-轉移至最重要的內在現實。他所居住的地方是在靈性意識的內在層面上:「他的追隨者們說道:『向我們顯示你所在的地方,我們必須尋求它。』祂對他們說:『有耳朵的人應該聆聽。光明之子之內有光明,它照耀著整個世界。如果它不發光,那就是黑暗。』」靈性世界刺透我們的物質現實;它不在別的地方。
此外,藉著意識到此內在神聖現實,我們將幫助其餘的人類;我們得到的「領悟」是為了所有人的益處。在我們深層的意識中,我們與所有人及天主是合一的。
這種對相互聯繫的強調引起了與基督徒的共鳴,且現在也與我們產生了共鳴。我們,創造界和天主都是相互聯繫的。神聖現實是我們的卓越之家,在光明的世界中一切都是對立的,「活動」和「靜止」得到了調和和超越:「如果他們問你:『天父在你內的證據是什麼?』對他們說,就是運動和靜止」,它指的是我們超越「自我」二元性的能力。
但這絕不是要擺脫「自我」,而是將被淨化的「自我」與我們存有的另一方面-即我們的神聖火花-融合在一起。然後,我們將與自己,他人以及與神聖合一:耶穌對他們說:「當你將兩者合而為一時,讓內在像外在,外在像內在,上層像下層一樣時……那麼你將進入天國。」
因此,多默福音的資訊實質上是關於整合的。即純淨的「自我」與更深層次的「自己」,物質與精神。我們需要記住我們是「天主的孩子」,記住真正的神聖本性是我們的核心,這樣它才能滲透到「自我」中,而我們的行為受這兩者的指引。因此,通過向聖神和光明敞開身體,我們的整個存有都被神化了。然後,我們將「進入天國」,而經驗到神聖的存有和臨在。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