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49 祈禱是心的藝術行動

狐狸對小王子談到愛和生命時說道:「這是我的秘密,一個非常簡單的秘密。只有用心才能看的清楚;本質的東西是肉眼看不見的。」(聖埃克蘇佩里安東尼(1900-1944年)《小王子》)

我們發現這位法國著名作家對心的強調,被基督徒神秘主義者們在數千年中反復的重複,但即使在日常用語中,我們也談論「用心」(開放和富有同情心); 用心做事 (表達一個人最深層的直覺感受) - 簡單舉幾個例子。


對沙漠教父們來說,真正的祈禱是「心靈的祈禱」,正如標題中馬卡裡奧斯 Makarios(300-391 CE)的引述所示。他是艾瓦格略最尊敬及對其最重要的沙漠教父之一,他也有一句格言:「交托所有的頭腦圖像......將思維帶進內心...天主與人居住的靜默的靜止點 - 自我交托和給予愛。在這裡很容易可以看到沙漠教父們對若望邁恩的影響。希臘東正教傳統也可追溯至沙漠教父教母們的教導 – 及對艾瓦格略的高度崇敬。兩種傳統都強調了在祈禱中重複一個短語——以他們的「耶穌禱詞」為案例。西奈山的聖額我略展示了他們的指導原則:「將你的思維收進心裡,然後向主耶穌發出你的精神呼喊,呼喚他的幫助,說道:『主耶穌基督,憐憫我』。這與我們重複" Maranatha "的傳統沒什麼兩樣——即呼喚耶穌基督來幫助我們。


Shanida Nataraja博士對默禱如何影響大腦的解釋在這裡是很切題的:藉著一心一意的專注力,我們從左半球對現實的感知及其理性邏輯思維——頭腦——轉換成右半球對現實的感知及其直覺、同理心、包容和相互聯繫的視野——心靈。如此,我們從以自我為中心轉向以他者為中心的感知和行為。但正如在Philokalia中所說的,「將思維帶入內心,並把它留在那裡。」我們需要兩個半球去看和「認識」整個現實。


心靈是我們存有的直覺中心,在其中我們覺察到真實的自己及與天主的關係,從而產生對天主、自己和他人的愛。德肋撒姆姆出色地對此做出了解釋:「讓祂倒空並轉化你,然後把你心中的杯子填滿,你反過來可能會奉獻出你的豐盈。」


多默·牟敦對此解釋如下:「憐憫的整個概念是基於對所有存在之物的相互依賴之敏銳覺察,它們都是彼此的一部分且相互包含。」


當我們聆聽神秘主義者們的話語時,我們不是在聽一種神學理論,而是從他們自己對神聖之愛的經驗中所表達出來的話。


魯米 (Rumi) 是蘇菲傳統中最偉大的神秘主義詩人,他通過其詩歌讓世界瞥見了他對神聖之愛的願景:「每個人都向聖人們心中的聖殿鞠躬,因天主居住在那裡,沒有愛,沒人有資格進入心愛者的臨在。」


同樣的經驗也在聖若望福音中表達出來:「天主是愛;那存留在愛內的, 就存留在天主內,天主也存留在他內。」(1若 4:16)


默禱/祈禱所引致的從思維到心靈對現實感知的轉變,不是偶爾默禱的成果。這種對愛之神聖存留的覺察,只有藉著忠信規律的日常默禱/祈禱才能拓展。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52 多默福音和自我認識

多默福音強調要按照現實的原樣來看待它,我們需要放下「自我」未經淨化的一面,錯亂的驅動力/欲望,它是我們的生存需求,培養和環境的產物。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對自己的虛假形象,我們的「人物角色」,「自我」面具和「外衣」:他的追隨者說,「你何時會顯現給我們,我們何時才會看到你呢?」耶...

 
 
 
51 多默福音-努力與恩寵

多默福音始於這句話:「他說:凡是發現這些言論的詮釋的人都不會經歷死亡。」 多默清晰地看到耶穌通過鼓勵我們努力理解並按照衪的教導行事,從而將我們得到救恩的責任放在自己的肩上。真理的發現在於我們的努力與衪話語中所帶來的恩寵相結合。因此,福音中的重點是個人努力和個人責任,藉恩寵的...

 
 
 
50 多默福音中的獨特資訊

我曾在多次的場合中提到,對默禱訓練的忠誠不懈會引致我們的現實觀的完全轉變,並將以後的行為相應地從以自我為中心改變為以他人為中心。 在所有的福音中,多默福音聚焦於這種轉變。它最初被認為是一部「諾斯底派」gnostic 福音,正如它被包括在1945年於埃及發現的Nag...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