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關係中的合一
- WCCM Hong Kong
- 2015年2月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0年10月9日
看到科學家和神學家們在某些態度方面的融合是很有趣的。也許有人會說,與當今的神學家們相比,在科學家們之中具有更多的神秘主義者嗎?探索量子引力的理論物理學家卡洛·羅維利 (Carlo Rovelli) 堅決地反宗教,且絕對不會將自己視為神秘主義者,他在其《現實》一書中以謙卑的態度所說的看起來並非如此:「科學家是一位……接納我們知識中本質不確定性的人……接納沉浸在無知之中,因此,在奧秘中....接納生活在我們不知道答案的問題中。也許我們還不認識它們,或者–誰知道–我們永遠不會認識它們。生活在不確定性中可能很難……接納不確定性並不會減損我們對奧秘的領悟。相反的:我們沉浸於世界的奧秘與美麗中。」這些話難道不是由我們所知道的許多神秘主義者之一所說的嗎?初期基督徒們認為對神聖創造中的奧秘,敬畏和奇妙之感是邁向靈性道路的第一步。
他的科學研究對他和他的同事們表明,對宇宙中所有事物的整體內在互聯性的強調, 也體現在所有神秘主義智慧傳統中。佛陀的教訓給予我們一個美麗的圖像:「在因陀羅天堂中,據說那裡有一張珍珠網,它被安排得非常妥當,如果你看其中一顆,就會看到其反射出的所有其它珍珠。同樣,世界上的每個物體都不僅是其自己而已,而是涉及到其他所有物體,實際上它就是其他所有物體。每一粒塵埃中都有無數的佛陀。」 (化身經)
如果我們真的採納此種思想,我們還需要記住,我們的每一個行動,欲望和思想都會對整體產生影響。因此,默禱/祈禱是極其重要的,因它引領我們到達對宇宙之愛的真實經驗,即將整個宇宙凝聚在一起的能量。用若望邁恩的話說:「在發現自己的精神時,人被引導到他的創造中心,由此他的本質被三位一體天主的生命的愛之滿溢所散發和更新。」
這種新世界觀在關係中的合一之心理, 結果是我們每個人都是整體的重要價值部分,對我們所做的一切負有個人責任,並因其行為對他人和環境的影響負責。我們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但眾所周知,如果身體的一個細胞出現異常並發展為癌症,那麼整個身體都會受到影響。默禱幫助我們經驗到我們不僅僅是一個單獨的身份;「自我」只是我們人格和表面意識的一個極點,而我們存有的另一基本部分則與創造中的其他一切聯繫在一起,形成了另一個極點,即我們的靈性「真我」。靈性之路是將我們存有的這些互補方面融合在一起,將它們整合並相互融入。默禱被許多人視為是與我們的整體存有和眾生接觸的必經之路。
另一個成果是在他人中看到自己。它是對他人和創造界的理解,尊重和憐憫的基礎,而不是競爭和剝削的基礎。然而,所需要的思維轉變通常不像心靈那樣多地反映在思維中。它通常發生在我們所度的生活或人際關係陷入危機的時刻。我們在思維中轉離了自己的真我,但我們的內心卻在直覺上保留了「更多」的記憶。懷疑,不滿的模糊感受和在渴望和深刻直覺中的不安結果,即生命中存在的比我們當下所經驗的更多。像這樣的問題:「除了我日常感官所能看到的現實之外,還有其他現實嗎?」「我真的超越了生活賦予我的所有角色和面具嗎?」「我為什麼在這裡?」「我的意義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誰或什麼是神聖?」似乎在發揮牽引力。有時我們有意識地覺察到這些問題,有時它們無意識地激發了我們對更深度存有方式的追求。
在某一層面,我們確實知道我們不僅僅是生產者和消費者。我們知道作為工作狂或購物狂並沒有真正持久的滿足或終極意義。它們所提供的樂趣通常是短暫的:購物袋被清空,其中的物品也很快被忘記。我們堅定的認為某處是我們的事業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地方,它卻「放我們走了」;或者我們退休了,也不會被錯過。
但是,許多人試圖忽略這些思想和感覺,我們發現它們太令人不安和困難,我們在更多的工作、購物、財產、聚會、娛樂、電視以及線上世界的所有方面中避難: T.S.艾略特在《四重奏》中說:「人類不能承受太多的現實。」默禱和由此流出的個人經驗對若望邁恩及我們許多人來說,是一條通過這些令人不安的情緒而進入清晰的思想和感覺之路。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