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神秘傳統在沙漠中興盛的開端
- WCCM Hong Kong
- 2015年1月7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君士坦丁大帝在313至325年間使基督宗教成為國教的結果是許多基督徒隱退至沙漠,去恢復一個更純淨和更簡單的方式來跟隨耶穌。另外,亞歷山大的主教亞大納削(Athanasius, Bishop of Alexandria )(327至373年)藉著撰寫《安當在科普特的生活》(The Life of Antony in Coptic )(357年),在鼓勵科普特基督徒們移至沙漠中起了重要作用。 (Copt源自希臘語“ Aiguptous”,意思是埃及人。)亞大納削寫道:「安當的話說服了許多人去度獨居的生活。因此,從那時起,群山上就建起了隱修院,而沙漠則由隱修士們建築成了一個城市。」 「隱修院」一詞實際上僅表示住處的集合。希臘語“ mone”是指住處或山林小屋。然後,一些深受奧力振影響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們也加入了這些初期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派別的基督徒,其中包括艾瓦格略和格世安。
《安當生平》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但是安當並沒有發明苦行生活,而是從旅途開始時所拜訪的隱士們身上學到的。迫害,羅馬人稅收的要求和避免被徵兵已經將許多人趕入了沙漠。根據傳統,第一位基督徒隱士實際上是底比斯的保祿 (Paul of Thebes),他在3世紀初期的德西烏斯皇帝 (Emperor Decius ) 迫害時移入了沙漠。有一個關於安當拜訪底比斯保祿的故事。一隻烏鴉每天都會給保祿叼來麵包。在安當拜訪他的那天,烏鴉叼來了足夠兩個人吃的餅!
亞大納削作為亞歷山大主教,擁有著一個暴風雨般的生涯。由於他深陷於教會政治之中,在327年至373年期間,他曾被多次免職和復職。基督教教理是尼西亞大公會議(324)之前及其後的幾十年間,以及基督徒之間激昂而尖酸的辯論和論證的產物。亞大納削在大公會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君士坦丁在其中為基督宗教的簡單文字形式蓋上了批准印章,亞大納削等人所宣講的逐漸成為了帝國官方教會的主流。因此,亞大納削在《安當生平》中介紹了與世隔絕的生活,作為一種悔改及與魔鬼,即邪惡力量戰鬥的戰場;在他看來,人類根本上是罪性的。通過這種「戰爭」,靈魂可以為天主通過基督來施予恩典而做好準備。亞大納削以這樣的方式來呼籲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淳樸基督徒們。
然而,有趣的是,當我們看安當的書信而不是《安當生平》時,安當的思想與奧力振派隱修士們的思想是多麼的相似。其中有明確的跡象表明,他不僅熟悉希臘語言和思想,而且甚至接受了奧力振的一些觀點。例如,他強調認識到自己的本質是善的,而不是罪性;他鼓勵讀者們記住他們是按照天主的肖象所創造的,因此他們可以依靠天主的恩寵。他強調來自閱讀聖經的洞察力- 即與基督相遇的場所- 那將會引致為準備天主恩寵的到來所需的轉變;此外,他將苦行視為是恢復身體到自然狀態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對其罪過的懲罰和逃避。
到了第四世紀末,下埃及和上埃及的沙漠中生活著30,000名男女。下埃及的著名地點是尼特里亞 (Nitria),塞爾斯 (Cells) 和塞蒂斯 (Scetis)。安當本人當時居住在更深的沙漠中。
當時的男女群體常常被人們忽視;實際上,沙漠的隱士中有一半是女性。在違反社會慣例方面,他們比同地位的男性更勇敢;當時的女性真的沒有任何權利,而只是她的父親和後來丈夫的私人財產。她們中有些是革新的妓女;有些是來自富裕的家庭背景,在其家族土地上以獻身貞女的身份生活。有些則與丈夫共同禁慾。
她們中最著名的是女院長辛格萊特卡 (Amma Syncletica ) 和迪奧多拉 (Amma Theodora)。女院長辛格萊特卡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富有年輕女子,她和她的盲眼姐妹一起搬到亞歷山大郊外的家族墓穴中,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天主。女院長迪奧多拉曾是一位護民官的妻子,她過著與世隔絕和赤貧的生活。她們和其它一些女性很有影響力,並受到許多隱修士的請教。她們的生活過得併不輕鬆,但當時的基督宗教領袖們支持她們:「在天主的肖像中,女性與男性是平等的。兩性具有同等的價值。她們的美德是平等的,她們的掙扎也是平等的……一個男性能夠與一個完全活出自己生命的女性競爭嗎?」 (額我略尼撒)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