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我們在哪裡祈禱?
- WCCM Hong Kong
- 2011年1月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有趣的是,沙漠傳統是一種廣泛而有影響力的基督宗教運動。起初只有幾位隱士,但是到了四世紀末,至少有三萬男女居住在埃及,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沙漠中。 「安當的話語勸服了許多人去度隱居的生活。因此,從那時起,群山上便有了隱修院,而沙漠則由隱修士們建造成為城市。」(安當生平)
這本質上是一個平信徒運動;甚至安當也不是一位神父。只有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老年隱士才被祝聖,但從來沒有很多人。他們單獨,搭檔或在小團體裡生活。他們週六和/或週日會在被稱為「教堂」的多用途的中心團體大樓內進行共公朝拜。除此之外,他們規律的在自己的小房間裡做個人祈禱,全心學習他們所聽到的聖經段落。他們藉著默禱來做到這一點 - 就是對聖經中一個段落的單獨重複,不對其意義進行反思。我們大家都做聖經默禱,但從語言和文本上對其進行分析卻根本不是他們當時文化的一部分。他們的默禱並不意味著思考聖經,而是將其內在化,並成為它。在此口傳文化中,這種重複是大聲進行的:「我們聽見他正在默禱。」(院長阿蒙講述院長阿基里斯)此外,他們會在心中記住所有的聖詠,並且每二十四小時內全部重複一次。沙漠是一個喧鬧的地方:聖詠的話來自各個方向!
他們開始工作時並沒有停止祈禱。他們將工作和祈禱結合,常常祈禱的態度遍及在他們的生活中。他們在個人祈禱中內在化的聖經段落可能會進入思想,並在工作中對他們揭示其個人的含義。他們的祈禱生活因他們希望做到聖保祿教導的願景而富有動力:「不斷祈禱」。艾瓦格略甚至說「生命就是祈禱」。
祈禱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現在,關於地點,要知道如果一個人祈禱得好,每個地方都適合祈禱……。但是如果可能,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家(小房間)內預置一個聖地,好在寧靜和不被打擾的情況下完成祈禱。」(奧力振)但是,毋庸置疑地,在中心聚會場所一起祈禱被推崇為是非常之重要的:「一個祈禱場所,信徒們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就如擁有某些高尚的東西來幫助我們,天使的力量被安置在信眾周圍,以及我們的主和救贖者的力量,連同聖者們的精神。因此,不要讓任何人輕視教堂中的祈禱,因為對於一個真正地聚集在教堂信眾中的人來說,其內有某種特殊之處。」(奧力振)
在若望邁恩(John Main)的教導中也發現了相同的重點。默禱適合所有人,不僅僅是宗教人士,並且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