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奧力振和旅程的階段(第三部分)
- WCCM Hong Kong
- 2011年2月2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現在,我們來到奧力振的旅程的最後階段,默觀天主。對天主願景的渴望是許多初期基督徒進入埃及,巴勒斯坦和敘利亞沙漠的原因。他們希望按照耶穌的教導而奉獻自己的生命,並遵循祂的引導將自己的存有方式從基於多重性而完全轉變為一種整體合一性。
梅瑟是公元4世紀埃及塞特沙漠中最受尊敬的沙漠教父之一,他告訴若望格世安和他的朋友格曼努斯- 正如若望格世安在他的第一次《會談集》中所描述的– 隱修士的目標是對「天國」的願景,一種純淨合一的願景。但是在他們達到這個目標之前,他建議他們必須達到「內心的純潔」,而這需要潔淨和治愈自我驅動的慾望。格世安的最重要的老師艾瓦格略稱這些慾望為「邪惡的思想」。根據他的說法,達到此種「內心純潔」的狀態需要兩個訓練:首先,將思想和圖像拋在腦後,從散漫的思維移至祈禱中的純淨意識,其次是「觀察思想」。這需要在其它時間沒有真正做祈禱的時候,意識到我們的感官,情感和思想。這種操練在我們的時代被稱為「留心」。此種對我們的禱詞的單點關注之操練,引致我們僅將注意力集中在日常生活中面前的任何他人或受造物。初期的基督徒們強調:「你祈禱,你就會生活。」生命和祈禱都被此種純淨的專注所豐富。
卡利斯托斯主教(Bishop Kallistos) 以這種方式描述此最後階段:「我們要獲得一種統一的意識,使我們意識到天主的臨在,但我們的腦海中沒有任何特定的圖畫,形狀或言語字句:在愛中的觸摸與合一,就是否定法的無形像……然而,在大自然中默觀天主與在無中介的結合中默觀天主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當我們中很多人閱讀神秘主義者的著作,關於以超越所有思想的層次對天主的無中介願景時,我們感到這遠遠超出了我們目前的能力。但是,在大自然中默觀天主,並確認在我們周圍所有受造物中的神聖臨在,是在我們所有人的視野之內。如果進行了這種區分,則默觀會變得觸手可及。我們都是默觀者,無論我們的生活方式如何,默觀都是可能的。沒有人被排除在外。我們都可以肯定在天主內的世界和在世界內的天主。」
從此對奧力振思想的闡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若望邁恩的教導與奧力振的教導完全一致,正如被艾瓦格略所精煉的,然後由格世安加以解釋和詳盡說明。
有趣的是,在到達此「每週教導」的循環尾聲時,我們又回到了我們的起點:關注於我們的短誦的簡單操練之重要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