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聖經的重要性
- WCCM Hong Kong
- 2011年1月5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若望邁恩(John Main)關於默禱的所有神學和教導不僅基於經驗,而且還基於聖經。他教導的每一個開始和/或結束都有引用聖經。此種對聖經的同樣重視也可在初期的基督徒們和沙漠教父教母中發現。他們都是口傳文化的整體部分;沙漠隱士們在他們每週一次的聚會中聆聽聖經,即「禮儀集會」,而不是單獨閱讀。從聖安當的一句格言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你已經聽過聖經。那應該教會你該如何。」聖經的話被認為是神聖的,要求全神貫注。我們聽到一位年長的院長諾(Abba Nau)告訴年輕的隱修士說:「當我們在『禮儀集會』中誦念時,你的思想在哪裡,聖詠的話使你逃脫了?難道你不知道你正站在天主面前並與祂說話嗎?」之後,他們將回到自己的小房間對自己所聽到的進行反省,並以此作為記憶。
聖安當(251-356)是沙漠教父和教母們眼前所持有的模範,儘管他不是沙漠中的第一個隱士 -- 他本人在隱修之旅開始時就拜訪了數位隱居士。初期有影響力的主教亞大納削(Athanasius)在科普特寫了《安當生平》(357),該書鼓勵了科普特基督徒們進入沙漠,並以安當的話語和聖經作為生活指南。他們在思想和心中牢記他的忠告:「無論你走到哪裡,總要讓天主在你眼前;無論你做什麼,跟前總要有聖經的依據。」我們在凱爾特人的傳統中也找到了同樣對聖經的重視–若望邁恩的遺產:「通過聖經的文字和創造的種類,永恆的光被顯示出來。」(若望·斯科特·埃里格納(John Scotus Eriugena) 第九世紀)
奧力振在他最重要的著作《第一原理》中有系統地概述了關於閱讀聖經的緩慢,深刻和專注的方式。他強調說,閱讀聖經有四個層次。他首先向我們指出了閱讀聖經的第一層次:從字面上看文本,專注於表面意義,這本身很重要。但他強調,我們需要超越,就是其所暗示的道德教導。此後,他鼓勵我們走得更遠,就是看看這段話的寓意。在這方面,他與聖保祿完全一致:「是祂使我們能夠做新約的僕役,這約並不是在於文字,而是在於神,因為文字使人死,神卻使人生活。」(格後3:6)此轉折最終使我們面對給定文本的精神,與復活基督的相遇,奧力振認為的聖經的精髓:「這就是你理解聖經的方式–作為聖言的完美身體。 」
在聖經內有一個對此訓練的卓越基礎。在路加福音中我們聽到:「瑪利亞卻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想。」(路2:19)當我們遵循瑪利亞的榜樣時,我們直覺地以「心眼」閱讀。我們以柔和留心和反思的方式深深地與文字互動。這種與聖經互動的方式自奧力振以來就被稱為「 聖言誦讀」(Lectio Divina) 的訓練。從六世紀開始,這便成為本篤會祈禱方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望邁恩作為一位本篤會士全心贊同。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