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奧力振神秘神學中的使徒和默觀生活
- WCCM Hong Kong
- 2011年2月1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正如我在《心靈之旅》中有關介紹奧力振(Origen) 的一章所解釋的那樣:「奧力振是一位亞歷山大本地人,受過希臘,猶太和基督徒智慧的高等教育。年僅17歲的奧力振被亞歷山大城德米特里穆斯主教(Bishop Demetrius of Alexandria)任命為繼克來孟之後的教義學院院長。他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學者,一位富有天賦的導師,並且是第一位在他的《第一定律》 (On First Principles) 中提出一種有系統並深刻的關於宇宙的基督徒理論,以回應諾斯底派的神學和宇宙論。他完全將其基於一種對經文寓言和神秘式的閱讀。它的寫作很可能是為了回應來自教義學院中的一些有思想和有學識的學生,他們試圖在反柏拉圖,斯多葛和諾斯底哲學的背景下理解基督教教義。」
下週我願意探討他使用聖經的方式,但是本週我願繼續討論我們本性的兩個方面:一個與物質現實有關,一個與精神現實有關,正如在東正教傳統中所看到的。卡利斯托斯瓦雷主教(Bishop Kallistos Ware) 解釋說:「 奧力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基督徒生活的地圖,而東方基督徒仍然是經典。他在『實踐』與『理論』之間,使徒生活與默觀生活之間進行了一種雙重對比。這種區別至少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當然在菲洛和克來孟中也可以找到。認識到東方基督徒源頭中這些術語的使用方式是重要的。在現代的西方,當我們談論使徒或默觀生活時,我們通常會想到人們的外在狀態。使徒生活是指在世界上的生活,一位社會工作者或傳教士或教師的生活;就是那些屬於使徒宗教機構的人們。在現代用法中,默觀生活通常意味著生活在一個封閉的宗教團體中,獻身於祈禱而不是出外服務。
然而,在希臘教父中的這些用語不是指外在狀況,而是指內在的發展。使徒生活意味著養成美德和剷除惡習的鬥爭,而默觀生活意味著對天主的願景。因此,即使生活在封閉宗教團體中的某人,甚至是一位隱士,仍可能處於使徒生活的初級階段。而一位在世界中致力於服務的常人卻可能處於第二階段,也許是一位真正的默觀者。
例如,在沙漠教父的語錄中,我們聽到有一個聲音向安當院長(Abba Anthony)說:「在城裡,有一個常人像你一樣聖潔,他是一位醫生,他把所有儲蓄的錢都給了窮人,並且每天與天使們一起詠唱三次讚美詩。」如果你每天詠唱讚美詩,那你肯定是一位默觀者,但是在這裡我們所聽到的是一位在城中從事非常專業的職業的人。然而,他卻被指出與隱士之父安當一樣偉大。奧力振將這兩個階段與路加福音第10章中的人物瑪爾大和瑪麗亞關聯起來:「瑪爾大代表使徒生活,忙於許多事情,而瑪麗亞代表著專注於一件必要事物的人。 」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