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天主在靜默和當下中
- WCCM Hong Kong
- 2015年4月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有時侯當我們到達內心的寧靜,儘管疾馳而過,我們卻藉著平安與愛的感覺意識到天主的臨在。我們將拋下所有的思想,它們使我們與過去和未來捆綁在一起,而是達至當下,即此刻。正如艾克哈大師所言:「每個想要對最高真理敏感的人……都必須……既不知道'『以前』也不知道『以後』,不受成就的妨礙,不受他們所曾理解的任何概念的影響,只要天真和自由……只有當下。看!」
在「活在當下」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們似乎是「新時代」的建議。許多人從諸如艾克哈特·托爾的《當下的力量》之類的書中聽說過這種生活方式。但它不是「新時代」的,而是一個在許多主要宗教和智慧傳統中非常古老的教導。若望邁恩的默禱教導是建議放下思想和圖像,並專注於你的禱詞,引致內在的靜默,從而可以留在當下,這是來自沙漠教父教母們的一個公認的訓練,他們的祈禱生活建基於耶穌的教導之上。我們在默禱/祈禱中拋下的思想是關於未來的「焦慮思想」或來自於過去的焦慮,它們實際上掩蓋了當下時刻。聽聽耶穌在瑪竇福音6:25中所說的話:「為此,不要為你們的生命憂慮吃什麼或喝什麼;也不要為你們的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貴於食物,身體貴於衣服。」正如艾略特在 《四個四重奏》中完美地表達的那樣,只有拋下我們的思想,我們才能達到人類的一般時間與神聖的永恆之相交點:
「人類的好奇心搜尋過去和未來,並依附於此幅度。
但要理解永恆與時間的交匯點是聖人所佔有的領域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只有無人理會的時刻,在時間內外的時刻。
最深度的音樂是根本聽不到的音樂,當音樂持續的時候,你就是音樂。
這些只是暗示和猜測,暗示之後的猜測;餘下的就是祈禱,慣例,紀律,思想和行動。
正確的行動也是擺脫過去和未來的束縛。
聖奧斯定也在《 懺悔錄》(第十一冊)中默想了時間的含義問題:「那麼,時間是什麼?……現在……過去和未來?它們在什麼意義上具有真實的存有? 如果過去不再存在而未來還未存在?至於現在的時間,如果它永遠是現在且永遠不會滑入過去,那它根本就不是時間;那將是永恆。」在同一章節中,他進一步得出了以下結論:「有三個時態或時間:過去事物的現在,當下事物的現在以及未來事物的現在……記憶……注意……期望。」
因此,一切只是現在,當下時刻。我們的思想將時間分為過去和未來,遮蓋了當下時刻和神聖現實。不只是耶穌和這些沙漠隱士們,而且各個時期的基督徒神秘主義者們都彰顯了當下時刻與神聖臨在之間聯繫的重要性。我們已經聽到過艾克哈大師自己的靈性經驗之語。在克雷爾沃克斯伯納德的祈禱中,當下時刻與神聖現實,即愛之間的聯繫是非常清晰的:「父阿,請説明我認識到現在即是永恆,只有在當下的幅度中從可以喚醒你不可熄滅的愛,它不會讓我離開。剝奪我之後所有的逃避和推遲,讓我在此刻就將我的心交給你。」
重要的是不僅在當下時刻的祈禱中,而且也在日常的生活中。越南佛教老師一行禪師強調了在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中保持關注當下時刻的重要性。為了闡明這一點,他引用了托爾斯泰關於一位國王的故事:「國王向一位智者詢問三個問題的答案:最重要的時刻是什麼時候?誰是共同做此事的最重要之人?在任何時刻都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他得到的回應也許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們是特別意想不到的:最重要的時刻是現在;最重要的是你現在與之在一起的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此刻在你身邊的人開心。」對人和神聖的愛成為可能,因為藉著專注,我們進入內在的靜默,遇見我們真實的自己,即神聖的火花。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