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亞歷山大克來孟
- WCCM Hong Kong
- 2011年2月1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初期的教父們如何看待我們的瑪爾大與瑪利亞之間,「自我」與「真我」之間,我們的神聖火花的聯繫,是在亞歷山大·克來孟(Clement of Alexandria)(150 -215)的教導中得到了最好的闡明。我們對亞歷山大克來孟知之甚少,就像基督宗教初期幾個世紀中其他許多著名的人物一樣。他出生於大約公元150年左右的雅典,因為他對希臘文化和文學極其熟悉。我們知道他的父母是異教徒,他曾在雅典學習哲學。克來孟是後來才認識信仰的。他是一位皈依者。正如他那個時代的許多年輕尋求者一樣,他廣泛的旅行並探索了各種學校。在他到達亞歷山大之前的某段時間,他發現了基督宗教。他的挑戰是要在反對自己的希臘教育背景下來了解基督宗教。這樣,他成為了第一位基督徒哲學家/神學家,他試圖表達神秘經驗以及人類靈魂與神聖之間的關係。
正如可敬的安德魯·勞斯(Andrew Louth)教授在《心靈之旅》的一章中解釋的那樣:
「克來孟的核心洞察……是一種人類內在心性感,一種我們的真我隱藏在我們之內,故此需要去探索的領悟。因此,認識一切的第一步就是認識你自己; 因此開啟了一個自我發現之旅。『真我』是『靈魂』,儘管柏拉圖和克來孟使用了一個更明確的詞彙,即『心靈』,意為『生命力』。他們甚至被引誘去聲明我們是居住在身體內的靈魂。他們沒有否認我們是靈魂和肉體的結合體,但我們真正的本質卻存在於靈魂中。」
希臘人認為我們靈魂的最高點是心靈,我們理解現實的直覺方式。克來孟以基督徒詞彙將其解釋為我們內在的「天主的肖像」,在那裡我們「相似」天主,因此可以與祂聯繫。正如安德魯·勞斯繼續解釋的那樣:
「『心靈』 (nous) 一詞很難翻譯成英文。常態的翻譯是『理智』,但是英語中的『理智』的麻煩在於它不能傳達希臘語的意思。對於柏拉圖來說,『心靈』( nous) 或靈魂就是人之為人的中心。『心靈』 (nous) 確實包含理智能力,但不僅如此;它了解事物的真實價值,了解真理。實際上,我們的『心靈』(nous) 是我們與天主的接觸點。柏拉圖的觀點是靈魂或『心靈』要么關注我們所生活的不斷變化的現實世界,要么可以嘗試了解現實背後的本質,並試圖找出真理本身的本質……。這樣做會發生兩件事。首先,我們進入現實本身,這使我們能夠直接正確地判斷事物。其次,我們發現自己到底是誰。我們在自己內發現一個能夠與現實本身相連的中心,而它並沒有被這個世界上的事物所擾亂。它並不想由我們自己的構造中建立一個世界的圖景,就是我們希望物成為的樣子……在那裡,我們純粹是精神存有,完全自由的存有,而他視這些為天主的反映。
『心靈』也被視為『祈禱的器官』,強調祈禱/默禱引致的深層靜默祈禱是一種『與真正現實(天主)互動』的方式。 」
摘錄自《心靈之旅》—穿越世紀的基督徒默觀—闡明指導編輯者金納塔拉加 (Kim Nataraja)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