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聖保祿
- WCCM Hong Kong
- 2011年2月1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耶穌,聖若望和艾克哈大師( Meister Eckhart) 的教導帶出了識別我們人性本質的兩面之重要性。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既是瑪爾大又是瑪利亞時,艾克哈大師將我們活躍的「自我」之外的靈性存有視之為「基督在靈魂中的誕生」。我們的默禱/默觀工作促進了這種洞察,並使我們存有的兩面得以達成此必要的整合。我們不會停止「做」; 「自我」需要做我們被召要做的事情,但是我們的真正靈性「存有」卻注入了我們的「做」。聖若望高舉耶穌為人與神聖完美融合的榜樣。
初期基督徒們稱呼我們存有中更重要的部分的深層突然的覺悟為“「心靈的轉化」,對現實觀點的一種徹底改變。眾所周知,聖保祿擁有一個戲劇性的時刻,但正如文之光神父所解釋的:
「他的皈依僅僅是個開始……還有其它關於神秘含義的描述...在格林多後書的12章中,保祿提到了一次'被提入天堂'的經驗(是在身內還是在身外,我不知道– 天主知道),他在其中聽到了『不可言傳的秘密』。它的表達方式與猶太人的啟示神秘主義相似,但也很獨特,尤其是在如此清晰的自傳體情況下。然而,此敘述的重要性不是要『誇耀』,他說這樣不好,而是要強調人們形成一種以他們所見的為基礎而評價他,也就是說他的人性弱點。他是什麼樣的人,這位得到如此偉大的神秘恩典的使徒?出人意料但又意味深長的是,他就像我們一樣。他繼續坦白地說,天主給了他一個『肉刺』以使他保持謙卑,它是一種折磨,儘管他祈禱了,但天主並沒有從他身上把它拿出來。因此,儘管他被賦予一種偉大的引導恩寵去完成他的使命,但他同時又是軟弱卑的。
他引以為傲的不是神秘經驗而是軟弱,因為『基督的能力』停在軟弱的人身上,而神聖的能力只有在人類的弱點中才能完全被看到。 『當我軟弱的時,正是我剛強的時候』。 (格後12:10)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在基督的奧秘中心和以基督為中心的生命對基本能力的放棄。基督徒神秘主義不僅專注於主觀體驗,它可以很容易地使『自我』膨脹,還更加關注在更廣闊世界中的天主的工作,以及為他人的服務。因此,諾里奇的朱利安(Julian of Norwich)就在此偉大的傳統之中,她理解自己所接受的『神聖之愛的啟示』是為了他人的利益。 」
保祿從沒有失去他人性本質的「瑪爾大」的一面,被他存有的更深層靈性部分啟發的人性層面充滿了他所做的一切。 「我生活不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這種洞察使他有力量和堅持來指導他人,並指向作為一個整體的我們的存有和現實的「超越」。
- 本篤會文之光神父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