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41.耶穌是一位默觀導師

在「每週教導」的以下部分中,我想與你分享一些《心靈之旅》的摘錄。本書是基於個別演講者關於「基督徒神秘主義的根源」之課程的演講,該課程由我的丈夫Shankar和我在位於倫敦的基督徒默禱中心的世界基督徒默禱團體的庇護下所運營的,為期四年並每年30週的講習會。正如講習會所是,《心靈之旅》的目標是介紹此傳統的默禱者和其他對基督徒神秘主義感興趣的人士達致此富足的溪流,它通過使用某些關鍵靈修導師作為沿途的墊腳石,始終在時代中川流不息。閱讀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展望一條探索的靈性旅程;它主要不是信息收集,而更像是一個對這些導師的智慧表露無遺的成長歷程。我希望這些摘錄能引起你對整本書的興趣。


文之光神父通過將我們帶入基督徒默觀祈禱的根基,耶穌,而開始此書。他這樣做不是像過去那樣探索聖經中的特定引文,而是指出耶穌的教導和存有方式顯明祂是一位默觀導師。


文之光神父從瑪利亞和瑪爾大的故事開始反思:「耶穌來拜訪祂的兩個朋友,就是兩姐妹瑪利亞和瑪爾大。瑪爾大代表使徒生活,歡迎祂進屋做客,而坐在祂腳旁聆聽祂說話的瑪利亞則像徵著默觀生活。經文說她就坐著待在那裡。然而,瑪爾大卻因她的許多事務而心煩意亂,並通過向耶穌突然爆發的抱怨而顯露出一種形式的家庭恐怖主義:『主,你不在乎我的妹妹扔下我自己做所有的事情嗎?告訴她幫我一把!』


瑪爾大顯然是這個故事的明星或反面角色。普通讀者會認同並同情她。誰不曾覺得自己就是她呢?她的心情不是很愉快,但是她並沒有受到耶穌- 或敘述者或讀者的譴責 - 因為她是如此地處於一種痛苦,孤立,憤怒,偏執,不堪重負和感到被拋棄的狀態。她痛苦地誇大了自我,並且她看到一切都圍繞著自己轉。如果我們再給多任務處理的瑪爾大一個工作,在天堂上的她將會成為壓力的主保聖人,因她表現出了其所有的經典症狀。然而,在自我誇張的背後,她只是想準備好一頓飯來展示她的好客。她為什麼不直接要求瑪利亞來幫助她?她為什麼怪罪耶穌,從而成為福音中唯一告訴祂應該怎麼做的門徒?這些問題使故事在閱讀聖經的一個層面上對我們具有指導意義,並從而使我們產生洞察而進入它的「道德感」。此故事如何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的行為呢?但是,在更深的靈性層面上,我們不是在與心理學,而是與我們人類的天性打交道。兩姐妹不僅代表兩種人格類型,還代表人類靈魂的兩半。這是耶穌對瑪爾大的回應方式裡所隱含的。


祂從容並以友好的方式向瑪爾大解釋,首先,她與自己失去了聯繫。衪叫了兩次她的名字以把她帶回來。我們希望她現在正學習像瑪利亞那樣聽祂講話。 「瑪爾大,瑪爾大,你為許多事情操心忙碌,」祂告訴她。耶穌不是在責備,而是通過指出她與她的另一半(妹妹)之間的疏離來診斷她的問題。他告訴瑪爾大她在許多事務中變得難以控制的緊張,而「只有一件事是必須的」。他沒有為此件事下定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此「一件事」將會是重新整合分裂的自我的一件事,此內部斷裂使她陷入憤怒和暴力之中。在他的下一個言論中,他捍衛了生活的默觀幅度,因它慣常受到分裂自我的激進分子攻擊為無用,非多產和自私的。靈魂的首要合一,即是行動與默觀之間的平衡與和諧決定著生活的整體模式和基調。沒有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是支離破碎的。


宗教術語的神學,祈禱,敬拜都被這種內在的分裂所損害。信仰本身最終會漸漸淪為意識形態和社會從眾性,而沒有了默觀的幅度。從更綜合的術語上講,人類的心靈崩潰為單面性,不平衡和不和諧。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說的話可能被誤解為對瑪爾大的奚落:「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部分,是不會從她那兒奪走的。」實際上,祂所說的是存有先於行動,而我們的存有品質決定了我們所有行動的品質和效力。我們沒有聽到瑪爾大的回應。她是否絕望地舉起雙手,摔門而去,或者突然平靜下來,做她起初應該做的,就是直接請求瑪利亞幫忙?這將是對瑪利亞工作成果的考驗。如果她說「不,我在默觀,別煩我」,那麼她會證明自己的工作成果是不真實的。如果她馬上起來幫助她,那麼她的另一面是和諧的。瑪爾大的錯誤是由文化和宗教以及個人造成的,就是忘記了其實瑪利亞也在工作。


我們都是瑪爾大和瑪利亞。我們的失衡在這裡由瑪爾大代表,她將其顯示為一個普世問題。那件必要的事是使我們靈魂的兩半恢復到友誼和平衡的狀態。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當然,最重要的課程是恢復瑪利亞正在做的工作- 瑪爾大忘記了瑪利亞的不作為的價值:即使瑪利亞看起來似乎無所事事,但她正在工作,傾聽,關注並保持平靜。

這個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耶穌是一位默觀導師,祂理解並傳達了完整性是神聖的平衡與融合。耶穌不僅以言語,而且以身作則地教導了這一點。特別是在路加福音中,我們經常看到祂停止快速的生活節奏,祂的講道,治愈和旅程,而獨自或與祂的幾個門徒們一起退避到安靜的地方祈禱。 (路加福音6:12,9:18,22:39)如果祂所教導的和祂所做的之間不協調,那麼祂的教導將缺乏權威。基督徒的身份直接取決於此權威。 」


- 本篤會文之光神父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50. 奧力振和旅程的階段(第三部分)

現在,我們來到奧力振的旅程的最後階段,默觀天主。對天主願景的渴望是許多初期基督徒進入埃及,巴勒斯坦和敘利亞沙漠的原因。他們希望按照耶穌的教導而奉獻自己的生命,並遵循祂的引導將自己的存有方式從基於多重性而完全轉變為一種整體合一性。...

 
 
 
49. 奧力振和旅程的階段(第二部分)

卡利斯托斯瓦雷主教 (Bishop Kalistos Ware) 繼續他對此旅程階段的探索: 因此,在「實踐」或「倫理」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進展之後,接近了「純潔的心」,我們可以藉天主的幫助和恩典開始進入第二階段,艾瓦格略稱之為「自然的默觀」...

 
 
 
48. 奧力振和旅程的階段(第一部分)

我們看到奧力振(Origen) 如何將我們的兩種存有方式,就是使徒和默觀與瑪利亞和瑪爾大聯繫起來,但後來他對此進行了精煉,並區分了三個階段,他稱之為「倫理」,「物理」和「光學」。卡利斯托斯瓦雷主教 (Bishop Kallistos Ware)...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