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4. 放下自我

已更新:2020年8月11日

(轉載自香港公教報2020年7月26日「信仰版」)

專心致志誦唸短誦,幫助我們在祈禱時以天主為中心。瑪竇福音教導我們祈禱時,「要進入你的內室,向你暗中之父祈禱(瑪6:6)


默禱時猶如心中面對一面鏡子,真實的狀態湧現 : 分心、混亂、恐懼、焦慮、憤、甚至怨恨等等,甚麽辦呢?


默禱時,我們的心思不是懷缅「過去」,就是幻想「未來」,思绪不断流竄。每次默祷時,我們要全心全意、全神貫注於此時此刻,不斷地在静默中重複誦唸「Maranatha」(意指「主,快來!」) 或其他選用的短誦,內心自然會開闢一條寧静小徑,引導我們穿越內心的喧嘩和煩躁。這就是瑪爾谷福音記載耶稣對門徒的教導 : 「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绝自已,背着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16:24)


這是耶稣向我們最基本的召叫,也是我們基督信仰基礎。在默禱時放下自我,不要將探射燈放在自已身上,以便偕同基督,返回天父之旅


於此同時,靈魂得到歇息、滋潤和聖化,能夠體驗生命幸福的泉源。現代社會趨向自我提昇、自我保護和自我表現的重要性。

默禱宗師本篤會士若望.邁恩(John Main OSB)認為在默禱時,我們的「真我」(True Self)存有」(Being)的核心相遇,在静止和静默中,讓我們「真我」的實質逐漸變得明顯,讓駐居在我們內心深處聖神之光,在靈修的薰陶下,渗透我們整個「存有


默禱不是逃避,反而是自我肯定,讓主治療,與祂和諧共處。當我們捨棄、放下我們意識的外在表現,例如思想、語言和意象等,進入静默,聖神也全然地向我們開放, 聖保祿說: 「主的神在那裡,那裡就有自由。(格後3:17)


作者: 李錦如 (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香港分會)榮譽會員)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