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基督徒默禱的傳統與操練 (一)
- WCCM Hong Kong
- 2011年2月5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與內心靜默的重新連接不僅對與內心靜默的重新連接不僅對成年人很重要,對嘈雜世界中的兒童和年輕人更為重要。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行的有關兒童默禱教導的一次默禱研討會上,大多數聽眾都是學校的教師和校長,還有許多來自教區教育委員會。那些演講受到了熱烈歡迎 - 已經有20所學校要求參加將默禱引入其學校的試點項目。
我想與你分享本篤會文之光神父關於我們默禱操練傳統的介紹演講。 「每此當我們默禱時,我們就會進入一個偉大的傳統。此傳統觀本質上定義了基督宗教默禱- 因為默禱本身便是人類智慧中最古老和最普遍的元素之一。默禱的含義和目的有不同的描述,但在所有偉大的宗教傳統中都可以找到,就是宗教本身的默觀核心。從宗教的角度來看,人類意識本身已經從超越的經驗中演化並不斷擴展而進入其中,即我們與存有之源和圓滿的天主之無限遙遠和無限接近的奧秘。」
聖紐曼樞機說:「對天主最好的證據就置於我們之內。」在現代,天主作為天主的存在受到質疑。在哲學和神學的層面中天主常常被忽略,並使用科學方法將其視為人類想像力的產物或人類需求的投射。對此天主觀念的挑戰被宗教機構慣例般的辯護和聲明,但其深刻地擾亂和不安了宗教人士的自滿。宗教人士不得不重新考慮他們長期以來的理所當然,以及被長期植入其社會權力結構中的根本含義。世俗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宗教與其他主要機構相遇的競爭環境。宗教不能再要求自動獲得社會或政治的特權。它必須為自己辯護,並因其表現而被判斷。達賴喇嘛說,對所有宗教的考驗是「是否會使人變得更好?」那是一個公平而艱難的考驗。
為了應對現代性的這種巨變,基督信仰受挑戰以徹底的方式去重新審視自己的傳統,也就是說,它被迫追溯到其根源。馬蒂尼樞機主教的垂死之言坦白地陳述了此顯而易見的事實,即教會已經過時,需要重新與現代世界的精神需求聯繫起來,但自從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以來,無論以何其方式,教會的領導並不常表達這一點。然而,從其根源上更新教會的需求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其他重要的複興時期,例如11世紀的改革著重於教堂的結構,或者20世紀的宗教儀式和神學與現代性的關係的改革,都以回歸其根源作為一種革新的方式。如果召開第三次大公會議,它將可能致力於教會的靈性生命及其對祈禱的理解和實踐。我們已經身處在一個重申發掘被我們深刻地長期忽視的靈修傳統的時代。 (本篤會文之光神父)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