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與靜默有關的問題
- WCCM Hong Kong
- 2011年2月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在我們的西方文化中,對靜默和靜止的需求沒有得到認同。許多人甚至對靜默感到不舒服,甚至對此感到恐懼,正如若望邁恩在《沉入靜默》中所說:「『靜默』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很少有靜默的經驗,它可以對生活在此文化中的人們造成一種可怕的威脅。」嘗試告訴某人你渴望一段完全靜默和獨處的時期,並觀看他們驚訝和懷疑的表情。至少,他們也許會將其視為你有些古怪的證據,或者可能是潛在抑鬱症的跡象。他們甚至可能會指責你自私地徘徊在反社會的邊緣。只有默禱的人才會了解你。
渴望獨處和靜默是反文化的。我們的社會所看重的是富有野心的態度,成就,興奮,善於社交,變化和活力。其結果是我們經常被過度刺激,習慣了狂熱的活動,以至於我們的基本特徵變成了坐立不寧。我們決不能忘記,無論如何,那種不寧似乎是我們的一種自然狀態;它在我們的基因裡面:我們的祖先都是遷徙部落的成員。儘管不寧是一個真正的人類問題,但在西方國家更為明顯。我們總是忙個不停,總是在從事某些項目或什麼,而且經常處理多重事務。尤其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似乎是一群總在不斷行動的人們:去上班,去娛樂,去見朋友。我們的不寧也擴展到對工作多樣性和變化的需求,常去的餐館和酒吧,甚至對我們所擁有的朋友。
但是,我們由於忽略靜默的價值而失去了一些寶貴的東西。儘管世界上暗含著這種生活方式的行為,但初期基督徒們認為它是一個昏睡,甚至醉酒的標誌。要實現覺醒和完全活著,出乎意料的只能通過靜默和靜止來達成。就是默禱和深層靜默祈禱的路。
在默禱中,藉著讓我們的身體保持靜止,允許其不做任何事情,我們邁出了消除這種不安寧趨勢的第一步。只有堅持不懈,行動和做事的驅策才會減弱,我們才會意識到靜止和靜默。通過忠實和親切地重複我們的短誦,我們進入靜默。我們不會創造靜默。 「靜默就在我們心中。我們要做的是進入其中,變得沉默,變成靜默。默禱的目的和挑戰是讓自己變得足夠安靜,以使此內在靜默浮現。靜默是聖神的語言。 」《沉入靜默》
默禱是發現你的真正本質:你是那位包含一切的部分,生命的相互聯繫的網;神聖在我們內並在我們中,只要我們變得足夠沉默以聽到無聲者的聲音和無名者的名字。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