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自我認識和治愈
- WCCM Hong Kong
- 2011年2月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要求人們更多地意識到阻礙他們邁向真正自我認識的旅途常常會遇到阻力。回應可能是:「我確實知道在我生命此階段的我是誰。」或「我確實不想面對過去的很多事情;沒必要,我已經應付了,我現在挺好的。」
當然,從某一層面我們知道我們是誰。但是,我們所談論的是我們的表面自我,受過去的經驗所困擾和製約。我們甚至可能在理智層面上接受我們可能比我們認為的要多。我們可能會認為「自我」並不是我們存有的全部;我們相信天國也在我們心中的言論。但是,我們要做的不只是在信任和希望中接受這一點,我們還需要做更多;我們需要努力為了自己而朝向經驗此真理,這通常太具有挑戰性。
若望邁恩曾非常留意這一點。他在《完全活著》中解釋說:「我們大多數人花費大量精力去抑制內疚感和恐懼感,或其它什麼。當你開始默禱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壓抑會被帶走,因此你對想要擺脫的恐懼或試圖掩蓋的內疚感會逐漸浮出水面,因此你在默禱後可能會發現與其感到更加放鬆,卻感到茫然的焦慮和擔憂,你不確定是因為什麼。」
在這一點上,我們許多人轉身以為「默禱不適合我;我一定做錯了什麼; 它根本沒有什麼幫助。」對默禱僅僅是放鬆的一種形式,一種忘記我們的問題的方式和我們不願面對的本性裡的壓抑部分之誤解,可能意味著我們多年的操練卻沒有增長對我們潛力的覺悟。我們沒有到達自我認識和整合整體性,而是支離破碎。
然而,我們在多默福音中聽到耶穌說:「當你認識自己時,你就會被認識,並且你將了解自己是永生之父的孩子。但是,如果你不認識自己,那麼你將生活在貧困中,而你就是貧困。」 (多默福音第3章)
當然,我們不想「生活在貧困中」;我們想要經驗此完整,整合與和諧感。我們認為自己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原因,是我們假設這是我們必須獨自完成的任務。但是若望邁恩繼續說:「默禱的力量就是:當你在此旅程上堅持不懈時,你正在壓抑的事物或你無法面對的恐懼或你不想承認的內疚感,似乎就是在神聖的愛之火中被燒毀。很多時候,你永遠不會有意識的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它已經消失了,永遠地消失了。」
因此,沒有什麼可抗爭的;它不是一種「成就」- 「成就」和「目標」是「自我」的用語,因此它們與此路無關。我們只需要記住人性中與生俱來的神聖火花。此先天潛能的認識所帶來的希望和信賴,確實使我們的默禱操練成為有意義的,並將其從純粹的放鬆領域中提升起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