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紮根於一種傳統的重要性
- WCCM Hong Kong
- 2011年2月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我們生活在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就是世界上偉大的宗教和智慧傳統的教導都可以通過教師以書本形式,或以互聯網提供給所有人。這使我們的意識向一種更寬廣的人類靈性開放。所有的主要宗教都有許多一致性;實際上,在它們各自傳統的中心有一個共同的核心。 17世紀的德國哲學家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Gottfried Leibnitz),以及後來20世紀的奧爾德斯·赫胥黎 (Aldous Huxley) 都將其歸為永恆哲學。因此,文學或其他傳統教師們的話語中的許多元素都會與我們產生共鳴。這可能有兩個作用:它可以加深和豐富我們對自己傳統的理解,但它同時也帶來使我們成為靈性的蝴蝶,就是從許多不同來源吸取花蜜,卻無法真正融會貫通許多豐富的觀點以滋潤我們的靈性生命之危險。
達賴喇嘛尊者在菩提伽耶舉行的一次大型聚會上強調說,其時文之光神父和我們團體中的一些人參加了與之進行的「和平之道」宗教間對話的整個規劃的一部分,回歸自己的根源是很重要的,正如所有宗教傳統都分享此相同的核心真理。為了闡明這一點,他邀請了文之光神父與他分享這個平台,以舉例說明這個真理也存在於基督宗教中。從那以後,他經常在許多國際演講中提出同樣的觀點。儘管我們可能會拒絕我們父母宗教的信仰結構,但我們仍然受其根深蒂固的文化和思想的影響而成長起來。此外,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操練深沉的默觀祈禱來發現我們宗教中的共同靈性真理。文之光神父在《耶穌:內在之導師》中解釋了此祈禱方式:如「一種靜默與自我超越的方式,一種關係與獨處的方式,一種無需文字的閱讀方式,無需思考的認知方式。」自我的超越不依賴於信仰結構,而是依賴於信德。這種親切的信德使我們能夠擺脫自我意識,並在我們的實例中與基督的意識聯繫起來,因為「在基督宗教信仰中,默禱是與基督心靈的一種加深的相遇。」第一個關於祈禱的陳述方法將適用於所有不同的默禱方式,但是彼此之間的信任關係/信德要素會有所不同。我們與我們在基督內的真實自我聯繫起來,而佛教徒將與他/她的佛陀聯繫起來。
文之光神父在他對信仰經驗的探索「初見」中引用若望邁恩的話說,默禱是一條「信德之路」,因為「我們必須在他者出現之前就拋開自己,也沒有他者一定出現的先入為主的擔保。」 (沉入靜默) 我們對基督的信德在於相信衪那裡引導我們,並使我們冒險進入我們更寬廣的意識的靜默。沒有與基督的關係或者一位像佛陀一樣開悟的存有,我們可能會進入靜默,但也許會在我們潛意識裡所隱含的危險中漂泊無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