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天國
- WCCM Hong Kong
- 2011年1月28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對真正的默禱和默觀祈禱必不可少的品質是交託。這是一個放棄思想,想像力和圖像的議題。如此做,我們放下過去和未來–塑造我們的記憶以及塑造我們未來的希望,慾望和恐懼。默禱以及忠實地重複誦念我們的短誦,養成了留在當下的習慣,並影響了日常生活。我們照原樣看待人們和局勢,而不是通過我們的狀態和生存需求的模型。我們做默禱的次數越多,我們就越能做到這一點,並且越將注意的重點從我們自己的生存需求轉向對他人生存和環境的關注。我們能夠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意志,並真正交託於「願袮的旨意承行」。
我們還將會更經常地瞥見另一種現實,即和平與愛的現實,它鼓勵我們要堅持不懈,儘管我們有喜歡支配他人的思想的種種困難。在聖經中,耶穌將其描述為「天國」。進入「天國」是沙漠教父和教母們的終極目標,我們以他們的榜樣為基礎的祈禱方式。他們的中間目標是「純潔的心」。多瑪斯·牟頓(Thomas Merton)將這種狀態表述為:「教父們尋求最多的是他們自己在基督內的真實自我。為達此目的,他們必須完全拒絕在『世界』的社會強迫下捏造的虛假和拘謹的自我。」他們的座右銘是聖保祿的建議:「你們不可與此世同化,反而應以更新的心思變化自己。」(羅12:2)每當我們放下自己的思想和圖像,每當我們不遵循以自我為中心的慾望時,我們都像沙漠隱士一樣沿著通往「天國」的道路前進。
但「天國」是什麼?在聖經中,耶穌試圖在許多比喻中向我們展示 「天國」的多層真正含義。祂沒有給我們一個答案:很難用三言兩語就表達出一個感同身受而又身體力行的真理。祂只是暗示了此一現實:我們需要自己發現它。我們無法使其成為一種智力的追求- 天國的意義上的一個博士學位- 但通過在純淨祈禱靜默中的經驗,我們發現祂給出的所有不同描述都是一顆鑽石的各個刻面- 愛的普遍能量,憐憫和寬恕。文之光神父在《耶穌:內在之導師》中描述了「天國」對我們的作用:「天國在我們中間就沒有仇恨,沒有自私的競爭,也沒有分裂的根源。天國在我們心中,我們的真實本性就驅散了對自己的所有無知,並意識和潛意識之間建立了和諧與共融。然後,我們就可符合我們的本質善而自由行事:正如是天主的模樣和肖像一樣。」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