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埃克哈大師與超脫
- WCCM Hong Kong
- 2015年1月2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要瞭解埃克哈大師對「超脫」的強調,重要的是牢記他區分了我們所探索的兩種不同存有方式。他首先談到「個人存有」,他強調這種存有是非永久的且會發生變化;我們現在將其稱為「自我」,即表面的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有我們的「真實存有」,就是我們自己的觀念,因為它在創造之前已經存在于天主的思維中。它是我們神聖的本質,我們的「火花」,因此它是永恆不變的。
被創造存有之不可避免的後果是我們僅僅專注于非永久和不斷變化的「個人存有」;這種入神可以完全掩蓋我們的「真實存有」。我們忘記了我們的真實本源和命運。因此,他認為至關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通過使自己超脫對物質自我及其環境的沉迷關注,從而發展清晰的視野。
正是在這個層次上我們以圖像塑造天主:「因此,我向天主祈禱好使我不受天主的約束,如果我們以天主為創造物的開始,我的真實存有就高於祂。」這是使衪陷入困境的冒失聲明之一。我對這句話的解釋如下:「因此,我向神性祈禱好使我不受對天主之圖像的約束,因為衪和我的真實存有遠超過我的圖像。」其重點在於記住我們的「火花」,它是「神性的殿堂」,由與神性相同的本體組成,因此優於所創造的一切事物。 「與此類似地,我經常說靈魂中有某種與天主緊密相連的東西,它與祂同在,不僅僅是結合而已……而是一種同一和純淨的合一。」
許多初期基督徒思想家們都認同埃克哈大師的觀點,即無論是出於愛還是恐懼而創造的所有天主圖像都沒有意義,甚至是褻瀆的。我們在這裡堅守著否定傳統,即對天主的任何圖像都貶低了天主。不僅對天主的圖像蒙蔽我們使我們看不到真相,而且還有從我們的立場去看待一切,將我們的標準等同於天主的標準之傾向:「如果我說天主是善的,那是不準確的。天主不是我所說的善。我是善的。如果我說天主是明智的,那是不準確的。我比他更明智。」我們關於「善」和「明智」的觀念絕不能描述天主的特性。在表達不可能描述天主及其特性時,他一如既往大膽地使聽眾們從他們先入為主的思想中驚醒。此外,他從與其批評者們截然不同的角度講話。他從深刻的靈性經驗之統一視野中講話,在那裡,一切都是合一的:「你確實是在靈魂之根基中隱藏的天主,在那裡,天主和靈魂的根基是一個。」
埃克哈大師將我們對天主的圖像視為我們對自己及對我們重要的人們的圖像之結果,它們以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影響了我們與天主的關係。此外,它們使我們專注於「外在」的天主上,我們認為可以命名並控制祂,但埃克哈大師強調說:「天主既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他對這些圖像和它們所展現出的使用者心態批判非常,並且認為它們是靈性道路上的主要障礙。此外,他的反應需要在他中世紀的時代背景下來看,當時的宗教活動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一切變得神聖。僅列舉一個例子。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亨利蘇索 (Henry Suso) 的,他是一位見解深刻的神秘主義者,他在吃一個蘋果時只吃四分之三去皮的部分,把它們獻給三位一體,而剩下的四分之一他為紀念男孩耶穌而不去皮,因為男孩們通常不會費心去剝蘋果。
人們在外在敬禮和宗教規例上也往往過於嚴格認真。為了對抗此問題,埃克哈大師教導說:「有些人對自己的苦行和外表行為很執著,它對人們來說很重要。天主給這些持有神聖真理的人如此低的尊重!這些人們展現其外表形象,它為他們帶來聖人之名;在沒有更好理解的人們眼中,他們受到很崇高的敬意,但我說他們是對神聖真理一無所知的傻瓜。」
埃克哈大師堅定地立足於否定傳統,強調了對神聖內在關注的重要性,正如我們也在《聖經》,若望邁恩和《雲》中所聽到的那樣:「將思維固定在天主身上」。除此之外,對臨在的任何經驗都不能成為我們的成就,而是恩寵的行動。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向神聖敞開我們的思維:「只有天主才能做到……你必須經驗它。」
只有真正脫離所有的圖像和先入之見,我們才能回到神聖及品嘗神聖本質的純潔,並完全成為一體:「我看天主的眼睛與天主看我的眼睛相同。我的眼睛和天主的眼睛是同一雙眼睛,一種看見,一種認識,一種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