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十四世紀的神秘祈禱
- WCCM Hong Kong
- 2015年1月23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我們已經看過了第三至四世紀時期神秘祈禱的盛行,它與若望邁恩產生了共鳴,並引導他達致默禱的基督徒形式,即否定式的祈禱。格世安,艾瓦格略以及奧力振派的隱修士們意識到神聖不能被理性地理解,或用言語表達 - 因此他們的祈禱方式被稱為「否定式」 – 「超越言語」。因此,強調放下圖像和文字 - 實際上是所有的感官感知能力 - 引導我們進入「純淨」祈禱的靜默中,在那裡我們經驗到神聖的臨在。
政治和社會劇變以及神秘主義的興起似乎是齊頭並進的。 14世紀也不例外 - 100年戰爭,為戰爭籌集資金的民意調查稅,農民起義和幾次黑死病暴發都造成了可怕的痛苦和混亂。此外,歐洲大陸的教會和國家處於爭執狀態,同時有兩位被選中的皇帝參戰,而教宗則從羅馬逃到了阿維農;方濟會和道明會爭辯關於貧窮的原則。在這個混亂的時期,神秘祈禱和靈性經驗廣泛流傳,有些是狂喜,有些是否定。在德國有埃克哈大師 (Meister Eckhart),若望內斯陶勒 (Johannes Tauler) 和亨利蘇索 (Henri Suso) 浮現出來,而在英格蘭則有英國神秘主義者們:理查德羅爾 (Richard Rolle),沃爾特·希爾頓 (Walter Hilton),不知之雲 (The Cloud of Unknowing) 和諾里奇的朱利安 (Julian of Norwich)。佛蘭德神秘主義者揚範路斯布魯克 (Jan van Ruysbroek) 和意大利錫耶納的加大利納 (Catherine of Siena) 具有同樣的影響力。
一般民眾渴望靈性指導並不出人意料。其原因是因諾里奇的朱利安,埃克哈大師和不知之雲的匿名作者覺得受到召叫去用本地語教導,因為他們的在意這一點,正如埃克哈大師所說的:「如果不教導無知的人,他們將永遠不會學習,他們誰也不會知道生存和死亡的藝術。教導無知的人是希望將他們變成開明的人。」
我們與不知之雲堅定地回到了否定神秘主義傳統中。此事實具有諷刺意味,因為我們不知道其作者是誰!這是一篇用英語寫的論述,作為一個想度隱士默觀生活的年輕人之指南。在這個動蕩的時刻,隱士生活格外吸引了許多人,尤其是因為理查德羅爾的榜樣,及他在其暢銷書《愛之火》(The Fire of Love) 中的教導。這位靈修指導在那位年輕人的靈性之旅開始之初給予他建議時,曾非常敏銳地平衡此影響。
作為糾正理查德羅爾對狂喜和感官經驗的強調,不知之雲的作者強調要想認識天主,我們必須放下所有的經驗,思想和圖像,換句話說,他提倡「通過反面」,即否定祈禱。他確實強調了我們在愛中找到天主的經驗,但這超越了任何圖像或普通的感官經驗。 「雲」的作者以優美的詩意方式強調愛,並強調我們應該「用燃燒的飛鏢穿透天主的心」。
帕特里克摩爾修士 (Brother Patrick Moore) 在其《心靈之旅》(Journey to the Heart ) 中對《不知之雲》的專稿章節中指出其有兩個主要影響:狄奧尼修斯阿榮帕吉特 (Dionysius the Aeropagite) 和道明會士們,尤其是艾克哈大師的教導。他寫道:「重要的是要了解『雲』的作者所處的環境,特別是因為他將重述《隱藏的神性》或《神秘神學》中所表達的觀念,其是由他本人翻譯成英文的一本著作。這是一篇由自稱為狄奧尼修斯阿榮帕吉特的隱修士,於大約500年時撰寫的論述。一千年來,西方基督徒們相信這是一位擁有聖經權威的人;他被推測為是保祿在雅典所歸化的著名的狄奧尼修斯,在宗徒大事錄中被提及。現在他被稱為偽狄奧尼修斯,以區別於真正的阿榮帕吉特。此作者實際上是一位敘利亞隱修士,他聚集了新柏拉圖式的世界觀,其中論及靈魂通過直觀經驗而升至天主……狄奧尼修斯是第一個規劃對我們而言眾所周知的神秘之旅階段:煉路,明路和合路。他的影響力可以從《雲》一書的作者將合路視為與天主的『合一』之言論中看出。我們聽到《雲》一書的作者說道:這就是為什麼聖狄奧尼修斯說,『已知的關於天主的最神性認識就是在不知中。』 確實,凡是閱讀狄奧尼修斯作品的人都會發現,他清楚地贊同我所說的一切,或還會說,從頭到尾都是。」 《雲》70
第二個重要的影響來自道明會士們,尤其是埃克哈大師。埃克哈大師的聽眾中有許多是萊茵蘭及更遠地區的慈善修女們,她們組成不同的團體互相支持並幫助周圍的人,而不想加入某個已建立的修會團體。當《雲》被撰寫成書時,我們知道在諾維奇也有慈善修女們,因此她們曾聽過他的教導,此外,道明會士們當時在劍橋。
下週,我們將探討不知之雲的教導,及其與埃克哈大師的某些教導相對應的地方,兩者均與若望邁恩的教導相符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