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窄門
- WCCM Hong Kong
- 2011年1月1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耶穌說:「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狹!」若望邁恩在《沉入靜默》中說,「它之所以狹窄,是因為它是專心和對我們整個存有的聚焦,並且我們所有的精力和才能都集中在此要點上的產物。」我們聚焦於禱詞和短誦,將其他一切拋在腦後,我們的白日夢,概念,思想,包括基督宗教的信仰結構和教義。但是我們都知道,說“唸你的短誦”容易,但是做卻不那麼容易。坐在那裡隨著自己的想法和白日夢是非常令人愉快的;它根本不需要任何努力,因為我們的大腦處於其通常的操作模式。它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放鬆。真的是「寬門和易路導致滅亡」。
我們知道此路的安逸,但是它為什麼會導致滅亡呢?因為它讓我們總是停留在表面上,永遠不會發現我們整體的存有,主要是我們的靈性存有和我們與神聖的聯繫。是我們的信心和信賴,與每次默禱團聚的經驗一起成長,並鼓勵我們對禱詞給予充分而愛之關注的努力。我們被告知它引領我們到達基督的精神所居住的中心,但是我們必須在信賴之上來取得;那是一種進入未知的飛躍。如果我們敢於被“帶入一種在我們存有中心統治的自由經驗……通過幫助我們將思想從自己身上移開。”(沉入靜默)此自由來自於從我們所有思想結構的釋放,我們所有的恐懼和慾望,我們被充分重視的需要,我們符合他人和社會對我們的期望之需要。放下在我們腦海中盤旋的所有想法真是太棒了;它們都以此或彼的方式與我們的自我保存有關。
同樣,我們在這裡是反文化的。我們的文化鼓勵的最不可能一件事是「把自己拋在腦後」。我們的社會及其思維方式鼓勵自我要堅決地控制。強調自我提升和自我表現以確保我們不僅能夠生存,而且在假定的權力和尊敬的回報下比任何人都做得更好。在生活和默禱中的「把自己拋在腦後」 的概念對一些人來說是退出的藉口,勉強做了便算,因為我們覺得自己不足以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但是若望邁恩繼續在《沉入靜默》中指出「我們的默禱不是從什麼中逃脫,也不會企圖逃避我們自己存有的責任或我們的生活和人際關係的責任。」我們的確在默禱中將意識拋在腦後,但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靜默中發現我們的整體及其中心,我們的真實自己。然後,通過對發現我們自己的處境和智慧的真知灼見,我們存有的此本質靈性部分便可以滲透並影響我們的表面存有。它使我們能夠明智地理解並接納「我們自己存有的責任或我們的生活和人際關係的責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