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道德自由和恩寵
- WCCM Hong Kong
- 2015年1月1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格世安跟隨艾瓦格略的腳步,強調道德自由,個人責任以及恩寵的運作。這與聖奧斯定的觀點形成了鮮明對比,聖奧斯定認為只有恩寵為獲得救恩是必須的。聖奧斯定同意亞大納削 (Athanasius) 的觀點。他接受了天主與創造界之間存在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之神學觀點。因此,這與格世安所屬的「奧利振派」隱修士們對人性的更積極看法相衝突,即天主的創造,包括人性,本質上都是善的。根據格世安的說法,人類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創造的,因此可以自由決定去度一種實踐,淨化和祈禱的生活,從而在恩寵的幫助下再次獲得天主的「肖像」。
奧斯定的「原罪」理論推斷出人類沒有選擇犯罪或不犯罪的潛能,並且實際上無法親自實現救贖。因此,在教會的堅定領導下,人類完全依靠於天主的恩寵。自從亞當和厄娃墮落以來,這種對人性本質惡的強調導致了一種永久的不配和內疚感,並消除了任何個人對救贖的責任感。因此,按照這種觀點,便沒有了淨化情緒的必要;獲得救恩所需要的就是對天主的堅強信德和信賴。按普遍案例來說,聖奧斯定的觀點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他自己的經驗和對現實的感知。他無力控制自己的基本慾望,尤其是性慾,使他得出結論說每個人都同樣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
實際上,格世安是許多隱修士的發言人,他們因奧斯定否認其「實踐」的道德有效性而感到沮喪。他強調基於人性自由意志的選擇作用,同時也確認了恩寵的必要性。在他眼中,亞當和厄娃的行為並沒有使整個人類變成本質惡,相反地,他們的範例應被視為一種警告,即不要濫用我們的自由意志和選擇能力。格世安甚至暗示靈魂不是無助的,它可以邁出第一步;他列舉了蕩子和在十字架上的右盜作為例子。
他在《會談》13章中說道:「因此,在人性內始終存在著一種可以忽略或熱愛恩寵的自由意志……天主的恩寵常常與我們的善意共同工作,在所有方面為它提供協助,保護和捍衛它,它甚至有時會要求並期望它付出一定的善意努力,以免它看起來似乎是完全將其禮物贈予那些在睡眠或懶惰萎靡中放鬆的人。」
我們已經看到若望邁恩是如何與初期教父克來孟和奧力振保持一致:「聖神以這樣的方式居在我們每個人之內,我們都是聖潔的宮殿……我們便知道我們分享天主的本性」(若望邁恩)
因此,奧斯定的觀點與格世安和若望邁恩的有明顯差異。凱爾特人的靈修也與奧斯定的觀點相異,凱爾特靈修學家J.菲利普紐厄爾表示說道:「奧斯定的學說(強調)人類的完全墮落,並相信創造界根本上是有缺陷的。人們將天主的恩寵視為完結並反對本性,而不是恢復人類和創造界歸至天賜的本質善,[而凱爾特人基督宗派] (Celtic Christianity) 繼續強調在人性心中的天主肖象及其對創造界本質善的堅信。」
鑑於若望邁恩的凱爾特人家庭背景,他與初期教父們和若望格世安—其作為沙漠教導的代表者之觀點的共鳴,他對奧斯定的觀點即使在我們這個時代的盛行程度而感到遺憾,但這並不奇怪。他認為其結果是:[現代男人和女人] 「失去了對其本質善,合理性和內在完整性的共同信念支持,以及對人類精神的潛力,而不是對人類生命有限性的覺悟。」他強烈地感受到:「默禱是一個解放的進程:我們必須在生命中釋放這些真理。」
來自深度默觀祈禱的經驗將使我們經驗到神聖,創造界和人類的合一:「祈禱……是在我們心中耶穌聖神的生命……只有一個祈禱,即復活耶穌之聖神與祂的父之間的愛之湧流,我們就融入其中。」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