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獨處還是在團體中?
- WCCM Hong Kong
- 2015年1月1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若望格世安比艾瓦格略年輕一代,他在沙漠教父教母中最尊敬艾瓦格略。但是,從他的《會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不僅曾請教過艾瓦格略,而且還至少請教過其他的15位院長,並將他們的教導成為自己的。然而,他為其大多數觀點而對艾瓦格略表示感謝。格世安基本上擴大了艾瓦格略短句中所表達的思想;但他們兩人的重點和建議並沒有區別。他非常謹慎地不提及奧力振或艾瓦格略,儘管他們的影響已滲透入他的思想中,直到第6世紀的皇帝查士丁尼所召集的大公會議才正式禁止他們。
他的主要著作《會談》是圍繞著沙漠祈禱方式的一個綜合描述,即進入中「純潔之心」,並因此進入「天主的國」之方式:「我們的誓願之終極目標是天主的國或天國,但其中間目標是心靈的純潔。」
在他的《會談》各章之間交替描述了實現純潔之心的方式,並強調獲取至高謹慎美德的重要性,即識別出來自於自我或神聖洞察力的思想和行為之靈性恩賜。這些《會談》在沙漠情景中被視為瑰寶;門徒們會靜靜地坐在男女院長的足前,聆聽他們自己的深度祈禱經驗。教導不僅是在聆聽中進行,而且也觀察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的行為證實了他們教導的真理。
格世安是一位靈性的真正追尋者。他試圖回答有關生命的意義和目的,以及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與起源於終極現實之間關係的永恆疑問。他的指導思想是耶穌的話語:「你們是出於下,我卻是出於上;你們是出於這個世界,我卻不是出於這個世界。」 (若8:23)。他試圖找到途徑來進入此「出於上」的神聖現實。
正如沙漠隱士們一樣,他在其教導中強調淨化情緒以及道德成長引致純潔心靈的必要性,其促使隱修士們進入基督的臨在:「以完全淨化的眼睛凝視神聖,為那些超越卑微和塵世的工作和思想,並與祂一同退避至獨處高山上的人是可能的。當他們從世俗的思想和激情喧囂中解脫出來時,當他們從所有惡習的混亂格鬥中解放出來時,當他們達到完全純淨的信仰和卓越美德的崇高境界時,神聖將基督臉上的榮耀使他們所認識,並向那些配得以靈性明晰眼睛之仰望者顯示其光輝的洞察力。」 (《會談》16)
當他必須要離開沙漠,而在高盧的馬賽 (Marseilles in Gaul) 附近建立男女隱修院的原因是他完全堅信獨自走靈性道路是危險的。我們記得來自沙漠的建議,即「服從」你的院長或女院長,因為我們很容易被「魔鬼」誤導,這是一個度獨居生活的隱士之特別風險。經驗需要與年長隱修士的智慧和判斷力相對照:「我知道有些隱修士們在大量的辛勞後而陷入瘋狂,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此誡命:『詢問你的院長,他會告訴你的。』」 (聖安當)
格世安強烈地感到一個隱修士首先必須在團體中經驗靈性生活,度著並實踐一種獻身於穩定,貧窮,貞潔和服從的美德生活。只有在祈禱生活被建立後,才能知道做隱修士是一個正當的選擇。
儘管格世安確實對那些被他特定照顧的隱修士們致辭,但他並不認為這種召叫是通往天主的唯一途徑;他堅信每個人在今生都可以達致天主:「通往天主的旅程有很多路線。因此,願每個人都堅持到底,不要在他最初選擇的路上退縮,無論他的職業是什麼,他都可以變得完美。」 (《會談》13)他甚至說:「在此世照顧病人的人比不關心近人的隱士更有價值。」(第34句)
在所有這些內容中,我們看到若望邁恩的思想與格世安的教導產生了多麼大的共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