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成為完整的
- WCCM Hong Kong
- 2011年1月1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若望邁恩(John Main)在其著作中自始至終都強調親身經歷靜默的重要性,在此我們由忠實的重複短誦所帶領。這要求我們要通過思想和圖像的階層,「思維的混亂喧囂因對瑣事和分心的過多暴露而遭受破壞」。我們甚至需要勇氣面對個人潛意識的第一個層面,在此自我已經沉積了過去不適合表達的所有情緒,因它們與我們被接納,被愛和被尊敬的生存需求相對抗:「一個被壓抑的恐懼和焦慮的意識更黑暗面」。
儘管我們經常可能會因默禱的靜默一段時間後,所出現的眼淚,憤怒和興奮的感覺而尷尬或困惑,但它們從潛意識中釋放出來是一種治愈。潛意識需要很多精力來保持各種被壓抑的情緒,並且它們很多已經在那裡很久了。因此,當我們接受它們的出現並承認它們是過去的正當反應時,我們常常會感覺良好。但現在是現在,過去是過去。這些洞察是內在於我們的基督所賜的一份禮物和恩寵。默禱的經驗證實我們的信念, 就是我們不是孤單地通往我們的「存有之源」的內在旅程。重複的誦念短誦提醒我們,並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於在我們內的耶穌之臨在。若望邁恩在《歸真返樸》中強調在默禱的道路上,「我們的指導者是耶穌,一位徹底實現的並向天主完全開放的人。」就是耶穌,此治癒者,祂幫助我們面對並接受在靈修道路上任何阻礙進步的障礙,從而治愈形成「陰影」的我們的傷痕。此名稱是由20世紀瑞士精神病醫生榮格對我們存有的受傷層面所給予的,它們是因調節和生存需要而導致的壓抑。 「陰影」是我們生命的所有部分,擁有正面和負面的特性,是我們早期的環境所不贊成的。當只有好的特性臨在時,成為完整併不意味著成為「完美」的。它意味著要接受我們存有的消極和積極的全部層面。它意味著要接受我們的焦躁如接受慷慨一般。
這就是為什麼默禱之旅是一條轉化之路。我們從破碎被引致到完整,再到豐盛的生命。正如若望邁恩在《歸真返樸》中所說:「當我們接近我們存有的中心時,我們進入內心,我們會發現我們受到那位指導者的問候,被那位帶領我們的所迎接。我們被那位召叫我們每一位進入個人存有之完全的那位所歡迎。」儘管我們全都處於破碎之中,但對神聖的被愛和被接受的真理之驚鴻一瞥,雖短暫但經歷了就不會忘記;它改變我們的整個生命,使我們能夠回應那份「邀請,我們的命運……安置我們的生命於與神聖能量的完全共融中。」(若望邁恩《不知之道》) 然後,我們在世界上的生命的存有方式是建立在愛和寬恕上,我們不再出於破碎而行動。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