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真正的超脱
- WCCM Hong Kong
- 2015年1月1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在其後幾個世紀的沙漠隱士們的神秘主義祈禱興盛時期中,他們的生活方式的基本規則被概括為神貧,貞潔和服從此三個緊密聯繫的美德。
我們已經討論過服從的重要性,並且發現它的使用範圍比我們通常解釋的要寬廣得多,其真正含義是專心聆聽。其它兩種美德也不應受制於狹窄和字面的詮釋。神貧的美德在隱士們的觀點中,確實對抗我們根深蒂固的對財富貪得無厭的傾向,以及對所佔地位或擁有物質財物的依戀。他們知道這是由於「虛假的正式自我(在世界上虛構的自我)造成的,及其它對尊重,權力和控制的需求。」人類的需求和傾向在幾千年中並未真正改變。
此外,任何形式的財產通常都會引發擔憂和衝突:「西奧多院長(Abba Theodore) 擁有三本好書。他去到馬卡留斯院長(Abba Macarius) 那裡,對他說:『我有三本好書,閱讀它們對我有幫助;其他隱修士們也想閱讀它們,因其對他們也有所幫助。請告訴我,我該怎麼辦呢?』老人說:『讀書固然好,但什麼也不佔有才是最佳。』當他聽到後,他走了出去,賣掉了書,然後把錢捐給了窮人。」但是,神貧不僅是指沒有依附於物質世界所提供的東西,它實際上還包含了一種範圍更廣的超脫態度。它也適用於不依戀你的思想,且不依戀你的個人見解和所學知識的正確性。前段時間我碰到了一句諺語:「如果你想改變自己,就改變你的觀點。」沙漠隱士們會同意這一說法,但也會補充道,我們不僅需要改變,而且還要完全超脫自己慣常的意見,以避免衝突。在我們周圍都可以輕易看出這一點的重要性。
即使是我們通常與沙漠教父教母們聯繫在一起的齋戒,也是一種神貧/超脫的態度形式。它不僅與食物有關,而且與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關係。我們甚至可以將獨處視為是對感官印象和轉移社會接觸的禁食,以及靜默是對聲音和言語的禁食。
貞潔也必須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待。它確實與性有關–毫無疑問。有幾則關於隱士們不得不站在凍水中去冷卻他們的激情的故事。但貞潔不僅如此。它是指一種純潔的心態,擺脫利用他人來滿足我們的感官和物質需求 - 它們實際上是對他人的權力和控制的需要。此外,它確實指向一種對生命各個面向的純潔和超脫的態度,從而戰勝貪婪和嫉妒的魔鬼。它們不是扔在我們的世界中猖獗嗎?
對自己和他人的憐憫之心是此三種美德的源泉和高峰。沙漠的生活方式將引致一種存有的徹底轉變,也就是進入愛之火焰的轉變:羅特院長去見若瑟院長,並對他說:「院長,我盡心盡力的誦念日課經,禁食,祈禱並默禱,我生活在平和中,且盡我所能的淨化各種思想。我還能做什麼呢?」老人站起身,伸開雙手指向天空;他的十根手指像十盞燈一樣,他對他說:「如果你願意,你就可以變成火焰。」我們每個人內在的神聖火花都可以燃燒進入愛之火焰,即神聖的能量,它徹底轉變我們的整個存有和行為。
男女院長們所做的一切和教導,都是出於對那些仍然被魔鬼抓住之人的憐憫之心:一個兄弟問西索斯院長,說道:「院長,如果我已經墮落了,我該怎麼辦?」老人回答說:「再次站起來」。那個兄弟說,「我起來卻又跌倒了。」老人繼續說道,「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來。」那個兄弟問:「要到什麼時候呢?」老人回答:「直到你被美德或罪惡佔領為止。」在這裡,我們看不到任何批評或判斷,只是對人性的深度愛之接納。
當我們聽到這些沙漠教父教母們所過的艱苦生活時,我們傾向於認為他們的教導只與隱士們有關,但我們卻大錯特錯了。我們肯定會從更加「超脫」的態度和「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慾望中受益. 沙漠隱士們深信他們的態度對每個人都是正確的:「當基督命令我們走這條狹窄的道路時,他是指向所有人的。隱修士和俗人必須達到相同的高度。生活在世界上的那些人,即使已婚,也應該在其它所有方面都相似隱修士們。如果你認為有些事是為普通人,而有些要求只是為隱修士們,那你就完全錯了。」 (金口聖若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