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花朵
- WCCM Hong Kong
- 2020年10月1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這些是若望邁恩的話語:
祈禱的奇妙之處在于敞開心扉如同花開一樣自然。讓一朵花開和綻放只需要讓它成為它自己。所以如果我們簡單地做自己,我們成為並保持靜止和靜默的,我們的心不能不開放,聖神不能不傾注進入我們的整個存有中。我們為之而被造。
我想知道,當你聽到這些話時,是否感到一種寬慰,即祈禱似乎不再是關於奮鬥或請求;
沒有張力。你不是在試圖讓什麼事情發生,而容許可事情發生。容許很大程度上是若望邁恩思想中的一個主題。他說:
皈依的第一步是容許自己被愛。做人的第一步是容許自己被愛。愛天主的第一步就是容許自己被愛。
也許這就是很多人在自然界中作為發現天主的方式之一的部分原因,自然界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對他們講論天主。你可以看到一棵生長在山坡上不斷隨風搖曳的樹,傾斜著,過著艱難的生活,但它有自己的美。你可以看到一個分支已從樹上裂開,但傷口已經癒合,且已成為那棵獨特之樹美麗的一部分。 你可以看到在良好土壤理想條件中的花朵,它們生長至一種獨特的圓滿榮耀,但你也可以看到其他花朵 — 也許是一樣的品種 — 種子卻落在更貧瘠的土壤中,沒有得到最好的條件,但它們仍會以自己的方式綻放美麗。
因此,在自然界中,我們看到事物以自己的本性存在,正因為如此,它們才有自己獨特的美。它們無法分析自己,不會對自己感到自豪或羞恥,它們不必為自己道歉;它們就是簡單地做自己。正是以這種方式,它們才可以對我們講論很多關於天主的事。
十四世紀的《不知之雲》中提到,如果你想以一個詞來形容天主,那個詞就是【是】。天主
單純地是【是】。
但是作為人,我們必須學會做自己。它來之不易。當我們到了青春期,甚至成人期後,我們養成了各種各樣的思想習慣和生存方式,它們使生活變得複雜,對我們來說少了些滿足,也少了些「自然」。我們學會了比較和競爭。我們學會了什麼意味著感到自豪,羞恥或內疚。我們學會了去抗爭。我們學會了不斷地自我評價,評估自己以及我們奮鬥的成敗。我們學會了責怪別人或為自己辯護,我們學會了想要成為某人,成為某個不是我們自己的人。我們瞭解到生活並不總是幸福,生活也不總是(如果是的話)完全令人滿足。
但是,也許,恩寵的時刻來臨,覺醒的時刻來臨。我們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不滿足,我們
對自己缺少滿足感而感到不滿。我們不再滿於以那種方式生活,所以我們開始默禱。
我們來到這個簡單的操練,我們簡單地在天主的臨在中,他是單純的【是】。我們拋開了所有的思想和感覺,隨著我們繼續操練,我們開始忘卻一些思想和感覺的習慣以及生存方式,尤其是我們開始忘卻抗爭的習慣。我們開始認識到默禱並不是要使什麼事發生。的確,它並不是要以我們自己的努力或力量來嘗試做任何事情。這是關於容許聖神強而有力且賦予生命的能量,越來越成為我們內在賦予生命和治癒的能量。
這是印度詩人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所指出的:
不,不是你使萌芽開花。搖動且打擊萌芽;你沒有能力使其綻放。
你的觸摸會損壞它;你把花瓣撕成碎片散落它們在塵土上。
但是,沒有顏色顯現,也沒有芳香。啊!不是你使萌芽開花。使它開花的那位就是如此簡單地做到。祂瞥了它一眼,生命的汁液便在其靜脈中攪動。祂一呼氣,花朵便展開了它的翅膀,在風中飄動。
顏色像渴望之心一樣泛紅,芳香流露出甜美的秘密。使它開花的那位就是如此簡單地做到。
默禱講座系列 2013B 默禱的圖像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