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 回家

我們語言中的有些詞彙似乎直指人心。我們本能地知道它們的含義;我們本能地知道它們所表達的對我們有深刻的重要性。我們不需要拆解這些詞彙來得到那份領悟,但是如果我們開始反思它們,然後我們便開始梳理出一些我們生命中最有意義的軌跡。「家」必然是這些詞彙中的其中一個。

英格蘭有位叫吉姆·卡特 (Jim Carter) 的演員最近非常出名。他最近接受了某雜誌的採訪,

我希望你可以想像這次採訪是如何進行的:他討論了曾經擔任過的角色,他事業中的起起伏伏,以及成名後是什麼樣的感受等等。但是,接近採訪的尾聲時,吉姆把談話內容轉到了另一個方向。他想說:「是的,我的職業生涯–那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它真的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他這樣說道:

「重要的是你的生活,不是嗎?當你脫下雜色衣服(即你的表演服裝)…當你脫下雜色衣服回家時,那才是真正的你。那就是你必須要面對的人。」

所以當你回到家後,那才是真正的你。當你停止表演,摘下白天一直所戴的面具,即為了給人留下印象或出現在聚燈光下所持的面孔,當你回到家,那才是真正的你。

這樣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即回家,達至一切的本質是很清晰的,不是嗎?這位演員如是說。

「家」。不論我們自身的經驗是非常好或非常差,或介於兩者之間,我們仍然知道,家對我們非常重要。我們知道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美好的家;我們知道無家可歸是一種非常令人討厭的情況。無家可歸意味著生活在一個不安全的狀態,不能確定你的基本需求會在何時或何地得到滿足,在哪裡尋找庇護所,何時去尋找食物,以及如何保護自己免受天氣的變化多端。

你將寄望於他人的慈悲;你將依靠他人不穩定的善行。你很大程度上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我們本能地知道這不是我們被造去生活的方式,也不是生活應該有的樣子;你不能在那些情況下茁壯成長。我們需要歸屬感;我們需要成為某個偉大宏圖的一部分。

如果這種歸家感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關鍵,那麼在聖經的反思中發現它並不奇怪。在聖若望福音第14章中,我們發現:

「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他那裡作我們的住所。」

因此,在若望福音向我們呈現的家之概念中,它與愛和被愛有很大的關係。家是一個我們被愛,我們學習去愛別人,及我們在相互的愛中共同生活的地方。

在若望默示錄中,我們發現:

「這就是天主與人同在的帳幕,他要同他們住在一起。」

聖若望默示錄在談論末日-即終極現實將被完全實現的時刻,其時,將會超越死亡,痛苦和眼淚。「歸家」的感覺被放置在一個可以找到現實的地方,現實是死亡的盡頭,痛苦的盡頭和眼淚的盡頭;我們與天主同在的地方,一切都將是美好的。

此概念被許多的基督徒神秘主義者們所接受。諾里奇的朱利安 (Julian of Norwich),十四世紀時的英國神秘主義者,說:

「完全地在家,祂永遠居住在我們內。」(當然,她在談論天主)

完全地在家……即天主完全地居住在我們內在的家中,祂永遠居住在我們內。因此,這是一個非常美麗而深刻的承諾,或對現實的描述–天主居住在我們內的家中,不能在我們人類之外的其他任何地方找到歸宿。永遠…他不是有時在,而是一直在。所以我們可以在天主內歸家,我們可以找到歸屬的地方,我們可以找到我們被愛的地方。我們可以找到使我們能夠在愛中成長並愛他人,進入與他人和諧,合一與和平的地方。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在那裡我們總是被支持,我們的需求會被滿足,我們可以不斷地以更新的狀態回歸,然後繼續前進去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和冒險。

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我們如何歸到居住在我們內的天主的家中呢?答案很簡單。我們整理通往進入內心的心門,我們進入內室,即我們最深層的自己。我們坐下;我們坐著靜止不動;我們筆直的坐著但卻放鬆。我們信守我們的禱詞,我們的短誦maranatha或其它單詞或短語,如果我們選擇了另一個,我們只需將其在心中輕輕且充滿愛地重複再重複,並給予我們全部的關注。每當我們的注意力漫遊時,而它一定會這樣,我們只需回到我們所誦念的短誦,在誦念時聆聽它的聲音。

另一位來自十三世紀的偉大基督徒神秘主義者艾克哈大師 (Meister Eckhart) 曾說道:

天主在家;只是我們出去散步了。

天主在家–當然在我們內;是我們出去散步了。那是一個非常可愛的默禱隱喻,不是嗎?我們與我們的短誦一起歸家,我們聆聽它的聲音,但是我們的經驗是我們繼續出去散步!

所以我們只是單純地藉著返回短誦而歸家。如果我們每天堅持這個簡單的操練,一日兩次,我們會逐漸發現我們可以越來越留在家中,既在默禱時,而且甚至也在我們日常生活的行動中,這真的很奇妙。


默禱講座系列 2013B 默禱的圖像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2. 自行車和船

當我們嘗試談論天主時,我們正在嘗試談論某位我們永遠無法完全理解或恰當描述的存有,所以矛盾的是當我們思考靈性生活時,其最好的隱喻通常是來自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具體經驗。當若望邁恩當試圖解釋短誦是什麼時也是這樣。 他使用的一個隱喻是從他年代時的《通信兵》(Signal...

 
 
 
3. 蚊子與猴子

我最近觀看了兩個電視節目。一個是關於一群研究人員在北極圈,另一個是關於在埃及的沙漠中發動戰爭。當我觀看這兩個節目時,我意識到在我的想像中,北極–即北極冰的巨大荒原–以及沙漠都是廣闊的空曠空間。 但是根據這兩個節目,我的想像力與現實並沒有很大關係,因為在北極的那些研究者們很快...

 
 
 
4. 調音

如果你是一位元音樂人,你可能會熟悉調音叉,但如果你不是的話,讓我簡短地描述一下。 調音叉是一塊U形的金屬件,你可以輕敲它,它就會振動且給你一個特定的音符。 它給予一個準確的音符。讓我們以 “A”音符舉例。因此,如果你想為了能夠準確地唱歌而知道音符“A”是什麼,調音叉就是做到...

 
 
 

Comments


© Copyright 2019 by WCCM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Simplified Chinese content,

please visit our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请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浏览中文简体内容

默祷2.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