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為所有人的默禱
- WCCM Hong Kong
- 2014年1月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我們慣於將自己視為是「根本罪性的」,以至於我們很難接受聖經中的「天主的國(臨在)在我們之內」,並且我們是「聖神的宮殿」的證據。如果我們真的可以接受這個真理,「我們就可以開始領悟到自己的潛能……在默禱中,我們既發現我們是誰,也會發現我們為什麼是誰。」這種理解從默觀祈禱的靜默中出現,在這裡我們「轉向並經驗居住在我們心中的生活的天主聖神」。默禱打開進入此靜默和深奧經驗的大門。正如初期基督徒們所表達的那樣,默禱將思想帶入心靈。然後,我們不僅領悟到自己存有的完整,並且與創造和神聖的連通性,正如若望邁恩所指出的:「一種對和諧與我們擁有的創造性的整體之不斷加深地意識,然後我們開始感到第一次認識自己。」但這不僅關乎我們自己的整體與和諧;我們還經驗到與整體完全融合的真理,並且我們被恢復至合一:「所有物質和受造界也都被吸引進入朝向合一的宇宙運動中,這將是神聖和諧的實現。」然後,它引致我們「去經驗……一種對真正同理心的新能力,一種與他人和睦相處的能力,乃至與整個受造界和睦共處。」然後,我們也不再需要質疑我們存在的意義–我們已經知道。正是在關心我們自己,我們的家庭,我們的近人以及整個受造界中,我們的意義才浮現出來。然後,我們將擁有「圓滿的生命」。
我們再一次被限制為這種祈禱方式僅適用於某些高度靈修的人。但是,這種在祈禱中的單一關注方式曾常被比作為「沿著窄路走」。我們聽到君士坦丁堡的一位初期教父和總主教聖金口若望(349-407)說道:「當基督命令我們走這條窄路時,他是向所有人說的。隱修者和平信徒都必須達到相同的高度……生活在世界上的那些人,即使是已婚的,也應該在其它所有方麵類似於隱修士們。如果你認為有一些東西是為常人,而有一些東西是為隱修士們的話,那你就完全錯了。」聖保祿和所有宗徒們也都向常人致辭,包括屠夫,麵包師和製造蠟燭者。
毫不奇怪的,許多形式的默禱在我們的時代中是如此的盛行。如果全人類都意識到我們之間的深層互聯性和合一,那麼就不會再有濫用環境和引起環境災難的情況了;也不再會有戰爭。世界將合作解決人口增長的問題。
但是,用聖保祿的話來說,「純粹的祈禱」需要:膽魄,勇氣,信念,承諾和毅力。正如T.S.艾略特 (Eliot) 所表達的,尤其需要勇氣去將自我的野心,憂慮和幻想「拋在身後」,不被「一無所想之不斷加劇的恐懼」所支配。但是要信賴「除了愛的路之外,沒有任何一種可以到達真理或聖神的方法。天主就是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