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隱藏在我們思想中的魔鬼
- WCCM Hong Kong
- 2014年2月2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艾瓦格略在《 實踐》中解釋說:「思想共有八個普遍和基礎的類別,其中每種思想都包括在內。首先是貪食(貪婪),然後是不潔(淫欲)、貪財、悲傷、憤怒、懶惰、虛榮、最後是驕傲。」正如我們將看到的,所有這些思想都是由於我們童年時期的自我創傷造成的,它們實際上或僅在我們看來,是對部分或完全沒有被滿足之生存需求的過度補償。 (懶惰除外,我們會在下週探討他/她)
我們看到艾瓦格略讓我們著重對「觀察思想」留心。他進一步提供實用的建議去找出我們最重要的持久性思想,即我們的原始創傷是什麼:「我們必須小心注意不同類型的魔鬼,並註意它們是在何種境況中來臨。我們將從我們的思想中了解這些。我們應該考慮哪些魔鬼的攻擊頻率較低,哪些更令人傷腦筋,哪些更容易產生攻擊力,哪些更具有抵抗力。」他對人類思維的真正認識以及對細節的關注非常令人印象深刻。艾瓦格略和他同時代的人視驅使我們的主要「思想」或「激情」為「貪婪」和「驕傲」。其它所有的「思想」在邏輯上都跟隨它們。一般而言,「貪婪」被視為是過度放縱感官,因此適用於食物/飲料,財產和性,也就是「不潔」(淫欲)。它們反過來又導致「貪財」(你想要保留自己擁有的東西)或「悲傷」(你沒有想要的一切)。然後,對那些擁有你所缺少的東西或試圖將其從你手中奪走的人產生「憤怒」(和嫉妒)。然後依次出現「虛榮」和「驕傲」 – 你想要炫耀自己的財產和成就,並聲稱功勞都在於你,而不讓從神聖所領受作為禮物的「天賦」佔有一席之地。
這些「思想」與我們的「生存需求」之間的聯繫,特別是那些被認為是「未經滿足」的需求是很容易看出的。對於生存所必須的正常可接納需求因這些無意識的「未滿足需求」成為了一種壓倒性的驅動力,例如:「貪婪」。然後,佔有事物和人會給我們一種對虛幻的愛、愉悅、安全感、尊敬、力量和控制力的渴望。
正如其首要考慮是如何生存,自我將我們整個存有劫持至以自我為中心,就像在艾瓦格略幾世紀之後的精修者馬克西姆所闡述的:「凡是自愛的人都擁有所有的激情」- 希臘語“philautia” 意味著自愛,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他也把它與生存本能聯繫起來:「自然能量的偏離而進入破壞性激情的原因是對死亡的隱憂。」
我們確實需要生存的本能;它是我們本性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當你假裝只用一根手指將一個新生兒從其嬰兒床上提起時,你只需要看到他是如何全力地緊貼住你的手指,就可以真正了解這種生存本能是多麼的強。這根本上就是自我幫助我們生存的功能,因此也是它的重要性。但是,我們必須避免的是自我「魔鬼般」 的支配力,它是由感知到或真正的「未滿足需求」所造成的傷口之過度補償需要而驅動。然後,我們不是自由的,而是真正地被魔鬼佔有。只有覺悟和理解力才能使我們擺脫其統治。
因此,這也是給予認真的專注力和祈禱/默禱的重要性。正如幾週前我們聽到的那樣,這正是艾瓦格略所強調的:比較和識別我們個人的「魔鬼/邪惡思想」的方式是雙重的:通過祈禱/默禱–引致內在的靜默,這對於留意內在支持的靈性力量,並對我們行為的洞察之禮物是必要的-通過努力,關注實際祈禱時間之外的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和行動。兩者都將達致自我認識和覺悟。我們只能通過將這些魔鬼從無意識中帶入意識的光輝中來與之搏鬥,而且我們只能在我們的「真我」,就是內在的光與愛的神聖力量之幫助下做到這一點。只要它們是無意識狀態的力量,我們就無法控制它們。只能通過使它們進入意識,意察並接納它們,我們才能剝奪它們的力量。
像弗洛伊德,榮格和許多其他現代治療學家一樣,艾瓦格略將洞察力視為治癒的決定性起點,就是通過將無意識的物質帶入意識之光的事實。洞察力的來源是我們的靈性直覺意識,與神聖的意識相連,但是我們需要理性意識來澄清此洞察力。因此,我們在《實踐》中聽到此強制令:「在你心中收集你的思維。」但是這裡的「思維」必須是理性意識,不受已經成為「激情」的自我創傷之約束:「理性是人類最有價值和最特有的力量,但其卻受到激情的扭曲效果的支配。只有對人的激情的理解才能釋放他的理性去適當地發揮其功能,」正如當代德國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希弗洛姆在《精神分析學和宗教》中所提及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