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我們對愛的理解
- WCCM Hong Kong
- 2020年12月1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作為現代人,我們對愛的理解變得如此的有限。我們現代的愛觀念在文化上僅限於情愛。情愛不僅僅是指性愛,而是指初期基督徒作家們所使用的一個片語,這種愛僅以自己為中心。
用範例可以更容易描述。這是電影《致命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 中表達的那種愛。這是一種具有悲劇幅度的強迫性,高度情愛,私人和渴望之愛,即以死亡為終點的愛。這也是我們在瓦格納(Wagner) 的歌劇和西方許多文學作品中所看到的那種愛;在流行歌曲和流行音樂中經常被描述的那種愛。情愛被視為是悲劇性的,因為它是無常的,它在激情中興起和消亡。因此,它使我們感到孤獨,它是如此的個人主義,以至於使我們陷入其無常的困境中。
現代受文化約束的愛之觀念或理解需要被我們的宗教傳統所碰觸和擴展,對愛的靈性理解將其視為創造性和救贖性的,並以「超越個人」的方式來看待它。超越個人並不意味著是非人格;這在術語上是矛盾的;你無法擁有非人格的愛。愛必須是關於人,人與人之間,將人聯繫起來;但是從超越的意義上說,它是超越個人,不受個人及那些經驗此愛的人之狹窄自我主義的限制。
當然,這是藉著所有靈性傳統傳給我們的愛之宗教視野。我們在聖若望福音中的耶穌教導中發現了對愛的宗教性及深刻地靈性視野。「天主是愛,凡生活在愛中的人都生活在天主內,天主也生活在他們內。」(若一4:16-17)
當我們默禱時,我們超越自己的欲望,恐懼,自我和我們個人的局限時,我們擺脫了受文化限制的對愛的理解,認為它只不過是一種導致悲劇,孤獨,失望和絕望的情愛和自我力量,即使當它失敗和死亡。我們將其分解為對天主之愛的願景,在新約中可以找到的愛之願景,使我們難以置信地將天主與愛等同起來的願景:「天主是愛」。(若一4:8)我認為這只能藉著我們的經驗才能實現。
這就是為什麼若望邁恩曾常堅持認為默禱是一條經驗之路。默禱引領我們到達的是愛的經驗,它更新我們的宗教理解力和靈性視野。
做默禱就是成為愛的學生。我們開始能夠看到愛是每項活動的核心;它如何成為每次溝通的波長;愛如何成為背景輻射能,我們所是以及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的背後能量。這是我們所有經驗的最終意義。
因為愛是我們最深刻的人類需求,所以我們尋求它。但是,因為它常常使我們痛苦,我們也害怕它,因為它與喪失我們熟悉的自我認同感緊密相關。
當我們去愛時,我們會改變,我們會成為不同的人,我們成為同一個人的不同形式。因此,由於擔心和恐懼的喪失以及我們複雜的防禦機制的死亡,我們常常逃避我們的渴望。我們渴望愛情,又逃離了愛情。
我們為它的蓬勃發展創造了條件,然後我們卻破壞了這些條件。我們建立關係,然後又反對這些關係。我們給予,然後我們又收回。我們打開,然後收縮。因此,人類通過愛發現我們多麼的複雜,我們可以如何的自相矛盾。我們藉著默禱發現自己有多少內在的衝突和張力。
我們向外投射,投射到別人和我們所處的情境中,以及我們的內在無意識地衝突和緊張局勢的關係中,對我們是未知的–由我們的痛苦和受傷中浮現出的衝突和張力,那些被長期遺忘的無意識地不被愛,不被需要,被忽視或被虐待的感覺經驗。
我們尋求愛,卻又懼怕愛;然而愛卻吸引我們。愛大於我們自己的能力。這是同樣的愛;只有一種愛,一種創造力。相同的愛在現實的不同層面上得到體現。
隨著我們從嬰兒期成長到童年,成年,再到老年,我們朝著不同的層次和不同的存在層面發展。在身體,精神和心理上,我們都在改變。我們獲取信號的方式,與世界聯繫的方式,我們所做的事情都在變化。但是,在我們生命的每個階段都表現出同樣的愛。
我們接受愛的能力發生變化。我們對愛做出反應的能力在變化,但同樣的愛是永恆的。例如,我們在最簡單的生物體中看到了同樣的愛- 單細胞的生命。我們在兩性的自然吸引力中看到同樣的愛在運作。我們在兩個人的相遇與思維的密切結合中看到愛;我們看到愛在兩顆心的結合中得到滿足。
- 默禱講座系列 2013D 愛的面向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