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默禱的基本原則
- WCCM Hong Kong
- 2020年12月18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我想與你們分享一些我們可能已經熟悉的默禱基本原則,並且藉著一起默禱,我們將對此變得更加熟悉,更加歸家。我認為回到基礎總是很重要的。
一位名叫阿帕·潘(Apa Pant) 的印度著名外交官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一位偉大的學者,知識份子,外交官,且是一位具有偉大靈性深度的人。
若望神父和我在1973或1974年在義大利時一起遇到了他。阿帕·潘當時是印度駐義大利大使,我們倆都為能找到一個像他這樣在公開生活中的男人而感到詫異。
他擁有如此深刻的靈性覺悟和操練- 他每天都忠實地默禱。
我之前在讀他的書時,驚訝地得知他的習慣是當他每年回到他的宗教老師時,他問老師的第一個問題總是:“我應如何默禱呢?
即使過了三十年,這仍然是他的問題。他說每次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他都會得到更深層的答案。即使是相同的話或基本回應,他的理解力也總是更深入。我想這也適用於我們所有跟隨若望神父教導的人。他一次又一次地告訴我們如何默禱。
如果我們聆聽此教導的話,我們首先會領悟的, 是默禱作為一項操練,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必須對它忠誠,因為在默禱中,我們正在進入生命中最深層次的關係。我們必須像是在接近世界上最愛的人一樣進入默禱,忠誠是在所有關係中都需要的東西。因此,我們忠信地進入默禱,深信在它的操練中,我們會成為真實的門徒和真正的學習者。
我們一直在學習;我們一直處於學習模式;我們總是對經驗保持開放。我們不是在判斷我們的默禱。我們沒有比較它。我們允許它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而使其成為我們生活中正常和自然的一部分。承諾和操練的簡單性開闢了一條途徑,在其中,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引導。
默禱是非競爭性的。我們不是在與之前的表現競爭;我們不是在與其他人競爭。我們不是在與聖十字若望競爭;我們不是在與默禱小組中的某人競爭。我們確實需要這樣提醒自己,因為自我天生就是競爭性的,也天生造就分歧。哪裡有分歧,哪裡就有競爭,我們甚至可以與自己分裂,就像過去那樣在靈性道路上與自己競爭。重要的是要記住,當我們進入退省的靜默時,我們正在放下自我的這種競爭傾向。我們沒有與任何人競爭。我們不試圖做第一名。
默禱也是不可獲得的。我們不是在試圖獲取任何東西;我們沒有獲取什麼。默禱的動力不是去獲取任何東西,而是要失去和放下。正是在失去和放下中,我們才能找到所擁有及所得到的一切。
我在最近兩次會談中感到十分震驚,也學到了一些事情。一位在監獄裡服刑五年的男人。他生活在馬科斯統治時期的菲律賓。有一天,他正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 他是一名商人- 警員進來對他說:「我們希望你來到總部。我們想問你一些問題。只需要你幾個小時而已。」他一去便是五年之久!
在那五年裡,最糟糕的是他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被釋放,或者是否會被釋放。實際上,他最終逃脫了。他因捏造的指控而被宣判入獄。但他說,在那五年中,他發現了一些關於自己的東西,對此他將永遠感恩。他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五年。我現在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與那五年交換。」他說四年會太短,六年又太長。五年就剛剛好!
他所經歷的是完全放下他的生命。他曾是一位喜歡控制的人;他曾經一直是老闆。入獄是一種強制性的放棄。在某種程度上,它的恩寵典以及在他身上發生的轉變,他對生命的整體看法與一個我們所讀到或聽到的即將死去之人的那種生命轉變是非常相似的。
我最近的另一個會談是我在紐約舉辦退省時。我遇到一位大部分時間都住在紐約的女女士,她已經默禱了大約18個月。她說大約在18個月前,她離開了紐約,因為她發現在這居住太難忍受了;她感到自己太孤立,太孤獨,太疏遠,生活的壓力也太大等等。她搬去了離城市遠一點的地方,由於多種原因,她的生活變得非常複雜。但是,她說自從開始默禱後,她會回到這座城市,也會在這座城市工作,突然間,她開始以不同的方式來看周圍的一切。
她以前所有的關係及一直做的日常常規,現在卻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她說,隨著時間的流逝,她開始發現一種新的生命觀。一種新的生活視野和意義開始出現在她眼前。疏遠和孤立的感覺剛剛開始崩潰;開始溶解。她非但沒有感到孤立和疏遠,反而卻開始感到與人聯繫。她意識到自己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網,專業和個人的關係,它們不再對她構成威脅。在其中,如果她選擇以某種方式(如果她願意),她可以開始行動並將其擴大。生活對她不再是威脅或問題,而越來越是一個奧秘。
不是所有人都有相同的經歷,但我們都經歷了相同的轉變。我們所有人都必須擁有這種徹底的放下,無論是被強制性的扔進監獄五年,你的生活突然被戲劇性的打斷,還是以其他方式–也許它是一種疾病,也許是一種新視野的生命觀,也許只是一個人生活各個階段的演變。
在某種程度上,如果我們想要能夠自由生活,就必須學會放下。我們在默禱中擁有此偉大的禮物,就是能夠放下在我們中心的佔有欲和競爭力。那是我們需要放下的地方。無論如何,這是我們必須學習的東西。在此學習中,我們學會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一切;看起來像監獄變成了一所學校,疏遠變成了關係。
在此旅途中,我們常常由於分心而感到沮喪。某天我聽到有人對此精彩地描述了,他們說自己已經默禱了很長時間,但仍會分心。他們針對各種分心得出的最佳結論是將之視為一位看著孫子們玩耍的老人家。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圖像。它是一種同情心,但也是一種超脫的態度:讓它們玩耍。讓思想,圖像和幻想到處奔跑,如果它們無論如何也會這樣;不要進入其中並試圖與之抗爭,而是要對短誦保持忠誠和始終如一。換句話說,不要判斷我們的默禱。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由於分心而感到灰心。有時,人們做了多年默禱後,他們會覺得自己沒有進步,因為當他們坐下來做默禱時,他們只會感覺到自己的思維和頭腦中充滿著持續了多年的類似無聊事物、問題、著迷的思想和想像力。
這也可能會呼喚我們反思我們的生活方式,其中是否存在我們可以改變或放棄的活動或練習,它們或許是一些分心的原由。
默禱不斷地向我們展示它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一種祈禱方式。如果我們一直發現自己會分心,我們可能被要求去研究下生活方式的某些面向,即我們消磨時光和促進分心的某些方法。沙漠教父們常常說:「你想在祈禱時擁有什麼狀態,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那個狀態。」因此,這裡有一個每個人都必須面對並回答的問題,就是關於我們可能已經投入的一種生活和習慣類型。
但是最終,我們必須能夠以一種超脫的態度來面對這些分心。有了這種超脫,祈禱的本質便顯露出來,即學習以我們的整個存有來專注:不僅是思考,不僅是我們的思維,而是我們的整個存有–身體處於靜止,思維和精神保持忠誠。
我們在學習日常默禱時(這始終是一種學習經驗),我們還必須提醒自己一件事, 就是當平靜成為靜態時,要察覺到西元四世紀的若望邁恩和若望神父所稱的有害的平安之危險。精神的平靜是一種非常活躍和充滿活力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默禱時,我們會感到煥然一新。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能量,新的清晰度,深度和活力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但是,有一種錯誤的平靜感,我們很容易陷入其中。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默禱者也可能陷入這種危險中。
所以在小組和團體中體現這教導是如此重要。即使我們已經在此旅途上走了一段時間,我們也很容易陷入某種形式的自我欺騙或自我放縱。若望邁恩所稱的有害的平靜,也被稱為致命的睡眠,它是人們可以長期停留或陷入的狀態。
我們也許都很熟悉它。你有時會發現短誦將你帶入一種平安,安寧,和諧及深刻的幸福感狀態。到那時,許多人會說:「現在不再需要短誦了。我不再需要放下,因為我已經得到了一直在尋找的東西,而且我也不必放下它,因為這是我一直在努力獲取的東西。」
我們必須記住我們在忠實誦念短誦中所接受的默禱之神貧是無限的。它會一直持續下去。因此,有害的平安,危險的平安和虛假平安的危險只能藉著提醒自己此神貧的奇妙和絕對性而克服,短誦邀請我們進入它,並且通過誦念而自由接受。
- 默禱講座系列 2013D 愛的面向
Comments